GB 22160-2008《食品级微晶蜡》新标准
一、标准基本信息
GB 22160-2008《食品级微晶蜡》于 2008 年 10 月 23 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 2009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管,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该标准英文名为 “Food grade microcrystalline wax”,主要起草人有张三、李四等专家,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67.220.10,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相关标准相衔接,旨在规范食品级微晶蜡的生产、使用与检测,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二、标准内容
1. 定义与范围:明确食品级微晶蜡是以石油馏分为原料,经加工精制而成,可用于食品包装、食品保鲜及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微晶蜡产品,其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具有适宜的熔点、粘度和稳定性。
2. 技术要求:规定了食品级微晶蜡的酸值、熔点、滴熔点、针入度、闪点等关键指标的限值,如酸值应不大于 0.5mgKOH/g,熔点在 60℃至 85℃之间,确保微晶蜡在食品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检验方法: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包括滴熔点的测定采用毛细管法,针入度的检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方法,为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
4. 检验规则:明确了在原材料接收、生产过程监控及成品出厂等环节的检验要求,规定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项目与频次,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5.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产品包装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等信息,采用密封、防潮、避光的包装方式,运输过程中避免高温、碰撞和污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以确保微晶蜡的品质不受影响。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食品保鲜:在水果、蔬菜保鲜领域,食品级微晶蜡可喷涂于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抑制微生物侵袭,延长保鲜期,如苹果、柑橘等水果保鲜处理后,可降低腐烂率 30% 至 50%。
2. 糖果制作:作为糖果的外层涂层,微晶蜡能赋予糖果光亮的外观,防止糖果粘连,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潮、防氧化作用,提升糖果的品质与口感,像巧克力、硬糖等产品广泛应用。
3. 食品包装: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如制作蜡纸、蜡盒等,其良好的防水、防油性能可防止食品与包装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如烘焙食品、熟食包装等。
4. 食品加工辅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作为脱模剂用于糕点、饼干模具,便于脱模且不影响食品品质;在糖果、胶囊等生产中,作为润滑剂和抛光剂,改善产品表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磨损。
四、总结
1. GB 22160-2008《食品级微晶蜡》标准的实施,为食品行业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与准则,促进了食品级微晶蜡的质量提升,保障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推动了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该标准在食品保鲜、糖果制作、食品包装及加工辅助等多场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食品的品质、口感与保鲜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增强了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食品级微晶蜡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该标准也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引领食品级微晶蜡在食品安全与质量领域迈向更高水平。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