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151.5-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5部分:挂车》标准介绍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5部分:挂车》(GB 16151.5-2008)是一项关乎农业机械领域的重要标准,于2008年1月16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自2008年8月1日起全面实施。作为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系列标准的关键一环,它主要聚焦于挂车这一特定对象。该标准归口于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诸多行业权威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精心起草。在国际标准分类号(ICS)中,它被归类为65.060.10,即农业机械与设备。这项标准的发布实施,旨在规范挂车的运行安全,确保农业机械在作业、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因挂车技术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为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标准内容
该标准围绕挂车的多项关键技术要素展开规定。在制动方面,要求挂车必须配备有效的制动系统,确保在拖拉机牵引下能够实现与拖拉机协调一致的制动效果,避免因制动力不足或制动不灵敏导致车辆组合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追尾、失控等危险状况。转向系统同样受到严格规范,挂车的转向机构要保证操作轻松、转向精准,使整个车辆组合在田间作业或道路行驶时能够灵活调整方向,适应不同路况与作业需求。对于挂车的连接装置,标准明确指出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可靠性,防止在运输或作业过程中因连接松动、断裂而引发车辆分离等严重事故。此外,挂车的照明与信号装置也不能忽视,要求其在夜间或低能见度环境下能够清晰显示车辆位置、行驶方向及转向意图等关键信息,为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的警示,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农业运输环节,挂车常常被用于运输农产品、农资等物资。依据本标准,挂车在满载农资奔赴田间或装载农产品运往市场的路途中,凭借合格的制动系统,可以平稳减速、安全停车,防止因惯性作用导致货物倾撒、车辆碰撞等情况。于农业作业现场,如土地耕整、播种、收割等作业场景,挂车与拖拉机联合作业时,良好的转向性能使其能够灵活穿梭于田间地头,精准配合拖拉机完成各类农活,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保障操作安全。在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与检查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依照标准对挂车的各项部件进行细致排查、维修保养,像定期检验连接装置的坚固程度、测试制动系统的响应灵敏度等,确保挂车始终保持在符合安全标准的状态,为后续的农业作业与运输任务提供可靠保障。
四、总结
GB 16151.5-2008标准为挂车的运行安全提供了明确且细致的规范指引,从制动、转向、连接到照明等多个关键方面筑牢了安全防线。它不仅有效维护了农业运输与作业过程中的人员、财产安全,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向更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这一标准将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农业机械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在农业生产的广阔舞台上持续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助力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