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2457-2008《假肢配置服务》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22457-2008《假肢配置服务》新标准于 2008 年 12 月 30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 2009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主管部门为民政部。其英文名为 “Prosthetic configuration service”,起草人包括众多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国际标准分类号(ICS)中,它属于 11.140.00 康复与残疾人专用设备范畴,为我国假肢配置服务领域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和质量要求。

二、标准内容
1.基本原则:强调以残疾人需求为核心,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舒适的原则进行假肢配置。
2.配置流程:详细规定了从需求评估、假肢设计、制作到适配调试、交付使用以及后续维护保养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确保假肢配置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人员资质:明确从事假肢配置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技能水平,包括康复治疗师、假肢制作师等,以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4.服务机构要求:对假肢配置服务机构的场地、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要求服务机构具备完善的设施和管理制度,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标准应用场景
1.假肢生产企业:指导企业在假肢设计、生产过程中遵循标准化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适配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2.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为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化操作依据,帮助其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假肢配置服务。
3.残疾人康复领域:推动假肢配置服务与康复治疗紧密结合,通过标准化的假肢配置,促进残疾人身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4.行业监管与评估: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统一的监管标准,便于对假肢配置服务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为评估服务机构质量、评选优秀服务单位等提供客观依据。
四、总结
1.推动行业发展:GB 22457-2008《假肢配置服务》新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假肢配置服务领域树立了规范化标杆,促进了技术交流与创新,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保障残疾人权益:通过明确服务流程和质量要求,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假肢配置服务,有效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促进社会融合:该标准的推行有助于消除残疾人因假肢配置不当而面临的诸多障碍,使他们能够更自信地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参与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