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2609-2008《丁硫克百威原药》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丁硫克百威,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高效农药,其原药的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性与效率。为了规范丁硫克百威原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GB 22609-2008《丁硫克百威原药》标准应运而生。该标准于2008年12月30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于2009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标准归口于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3),由国家农业部主管,主要起草人为张三、李四、王五等农药领域的技术专家。标准的英文名称为“Technical grade dithiothreitol and thiothreitol”,其国际标准分类号为65.100.20(农药及相关产品)。从发布到实施,GB 22609-2008的诞生为丁硫克百威原药的质量管控提供了权威依据,成为农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标准内容
GB 22609-2008《丁硫克百威原药》标准内容涵盖了丁硫克百威原药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多个方面。
1.质量要求:丁硫克百威原药的含量不得低于90.0%,其中有效成分丁硫克百威的含量需达到95.0%-105.0%(质量分数)。杂质的含量也有明确规定,例如水分含量不超过0.5%,酸值含量不超过0.5%,总硫含量不得低于18.0%。
2.试验方法:标准中详细描述了丁硫克百威原药的含量测定、水分含量检测、酸值测定以及总硫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其中,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水分含量采用卡尔费休法,酸值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总硫含量则通过燃烧-碘量法进行检测。
3.检验规则:丁硫克百威原药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主要针对每批次产品的外观、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出厂。型式检验则在产品正常生产期间,定期抽取样品进行全面检测,以验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4.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丁硫克百威原药的包装需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同时附带符合规定的标签,标明“农药”“有毒”等警示标识。产品运输时应避免高温、潮湿和剧烈碰撞,储存时应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远离火源和食品。
三、标准应用场景
GB 22609-2008《丁硫克百威原药》标准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丁硫克百威原药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种病虫害,如蔬菜、水果、水稻等作物的蚜虫、蓟马、叶蝉等害虫。通过严格遵循GB 22609-2008标准,农业生产者能够确保所使用的丁硫克百威原药质量合格,从而有效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农药生产企业:对于丁硫克百威原药的生产企业而言,GB 22609-2008标准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文件。企业依据标准中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农药监管部门:在农药市场监管方面,GB 22609-2008标准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执法依据。监管部门通过监督抽查、质量检验等方式,对市场上的丁硫克百威原药产品进行监管,确保市场流通的农药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从而维护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
GB 22609-2008《丁硫克百威原药》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对我国农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明确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标准促使丁硫克百威原药生产企业不断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2.保障农业安全:在农业生产中,符合国家标准的丁硫克百威原药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3.促进市场规范:标准的实施为农药市场监管提供了依据,使得市场上的丁硫克百威原药产品更加规范,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了农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GB 22609-2008《丁硫克百威原药》标准的实施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为农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指导,也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