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8371-2009《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解读指南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09年12月1日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归口部门: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英文标准名:Quarantineprocedureforriceseedproductionareas
-起草人:张三、李四等(具体姓名需根据实际标准查询)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种子和种苗)
二、标准内容:涵盖该规程的主要条款,如种子产地检疫的程序、方法、技术要求等。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种子产地检疫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检疫程序:包括检疫申报、疫情监测、检疫检验、检疫处理等环节。
-技术要求:对检疫人员资质、检疫工具、检疫方法等作出详细规定。
三、标准应用场景:探讨该标准在水稻种子生产、销售、监管等环节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对保障种子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种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遵循该标准进行检疫,确保种子质量。
-农业检疫机构:依据标准执行检疫工作,防止有害生物传播。
-科研单位:在水稻种子研究中参考该标准,保障实验材料的安全性。
四、总结:该标准的实施成效,强调其对水稻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重要性:该标准对保障水稻种子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效果:有效减少了种子传播病虫害的风险,提高了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该标准还需不断更新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