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0152-2009《B型超声诊断设备》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与实施日期 :2009 年 11 月 15 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代替了 1997 年的旧版标准。
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0) 归口。
起草单位与起草人 :主要起草单位为国家武汉医用超声波仪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要起草人为王志俭、忙安石。
英文标准名 :“B-mode ultrasonic diagnostic equipment”。
国际标准分类号 :11.040.10,归属于国际标准分类中的医学诊断设备。
二、标准内容
适用范围界定明确 :适用于标称频率在 1.5MHz 至 15MHz 范围内的 B 型超声诊断设备,涵盖彩超的二维灰阶成像部分,但眼科和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不在此列。
技术指标要求细化 :对声工作频率偏差、探测深度、侧向分辨力、轴向分辨力、盲区、切片厚度、横向几何位置精度、纵向几何位置精度、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M 模式时间显示误差、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偏差等均有详细规定 。如不同频率范围和探头类型下,探测深度、侧向分辨力等都有具体指标要求。
安全要求严格规范 :通用安全需符合 GB9706.1,若为医用电气系统则同时符合 GB9706.15,专用安全符合 GB9706.9。
附录调整更实用 :删除了原规范性附录 A“安全”,将原资料性附录 C“体模的技术要求”改为附录 A 并修改;删除原规范性附录 B“B 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分档及性能要求”,增加资料性附录 B“性能测试时的 B 超设置”。
三、标准应用场景
生产企业质量控制 :生产企业在研发、生产 B 型超声诊断设备过程中,需依据该标准确保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如在设计阶段按照标准规定的探测深度、分辨力等指标进行优化设计。
检测机构检测依据 :检测机构以此为标准对 B 型超声诊断设备进行检测,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报告,为市场准入提供技术支撑,只有通过严格检测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医疗机构设备采购参考 :医疗机构在采购 B 型超声诊断设备时,可参考此标准选择性能达标的产品,确保设备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总结
GB 10152-2009《B 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实施,对规范 B 型超声诊断设备市场、保障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意义重大。它不仅为生产企业明确了质量控制目标,也为检测机构、医疗机构等提供了权威的参考依据。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该标准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力地推动了超声诊断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