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0395.2-2010《农林机械 安全 第2部分:自卸挂车》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0395.2-2010《农林机械 安全 第2部分:自卸挂车》于2010年12月30日发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自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起草人涵盖了农机安全领域的众多专家。其英文名为“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machinery — Safety — Part 2: Trailers with tipping body”,国际标准分类号为65.060.40。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自卸挂车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提升农林机械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林机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标准内容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林用自卸挂车,包括其设计、制造、使用及维护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2. 设计安全
规定自卸挂车的结构设计应确保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倾覆、断裂等安全事故。其承载能力需与设计用途相匹配,确保在额定载荷下安全作业。同时,挂车的连接装置应牢固可靠,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连接失效引发事故。
3. 操作者保护
强调自卸挂车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装置,如防护栏、防护罩等,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机械部件运动带来的伤害。驾驶室的设计应保证良好的视野,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发现并躲避障碍物。此外,还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4. 稳定性要求
明确了自卸挂车在空载、满载以及卸载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通过规定重心位置、轮距、轴距等参数,确保挂车在不同作业状态下的稳定性能,降低侧翻、后翻等风险。同时,对挂车的制动系统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在紧急制动时挂车能够稳定停车,不发生失控现象。
5. 电气与液压系统安全
规范了自卸挂车的电气系统,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防止漏电事故。电线束应合理布置,避免与高温部件、运动部件接触,降低损坏风险。对于液压系统,规定了油管、油缸等部件的强度与密封性要求,防止液压油泄漏引发的火灾隐患以及因液压系统失效导致的卸载失控问题。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农业生产
在农作物收割、运输过程中,自卸挂车广泛应用于田间地头。按照本标准设计制造的挂车,能够安全承载大量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从田间运输至仓储地点。其稳定的行驶性能和可靠的卸载功能,确保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也能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林业作业
林业工作中,自卸挂车用于运输木材、林场机械设备等。符合标准的挂车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通过性,能够在林区复杂的路况下稳定行驶,将木材从采伐现场运输至加工场地,同时保障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因挂车故障导致木材损坏或人员受伤,为林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3. 农场与林场物资运输
无论是小型家庭农场还是大型林场,自卸挂车都是物资运输的得力助手。从肥料、饲料的运输到农林机械设备的搬运,遵循本标准的挂车都能确保物资安全、高效地到达指定地点,为农林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资保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农林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GB 10395.2-2010《农林机械 安全 第2部分:自卸挂车》标准为自卸挂车的安全性能设定了明确的规范,从设计到使用全方位保障农林机械的安全作业。在农业生产、林业作业以及农林物资运输等场景中,该标准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作业效率,为农林机械行业的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农林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该标准能持续更新完善,引领自卸挂车技术发展,为农林产业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守护农林工作者的安全与健康,推动农林经济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