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7995.1-2011《半成品眼镜片毛坯 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眼镜片毛坯规范》解读全文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27995.1-2011《半成品眼镜片毛坯 第 1 部分:单光和多焦点眼镜片毛坯规范》于 2011 年 12 月 30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 2012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单位是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镜光学分技术委员会,由其负责标准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其英文标准名为 “Plano-finished lens blanks for spectacles — Part 1: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 vision and multifocal plano-finished lens blanks”。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众多行业专家,他们来自科研机构、眼镜生产企业以及质量检测部门等,这些专业人士凭借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根据国际标准分类号(ICS),该标准归属于 83.140.50(橡胶制品)以及 87.040(眼镜及视力矫正设备)两大类别,从侧面也反映出眼镜片毛坯产业与多学科、多领域的紧密关联。
二、标准内容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于各类未割边的可进一步加工的单光和多焦点树脂半成品眼镜片毛坯,涵盖了其特定的基本要求、规格以及标记方法等诸多关键方面,为眼镜片毛坯从生产到加工利用的各个环节提供了详尽的品质遵循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它整合了如 GB 10810.1-2005《眼镜镜片 第 1 部分:基本要求》、GB 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 第 3 部分: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等多部关联标准,通过这种引用整合,编织起了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镜片毛坯质量管控网络,确保镜片的多个性能维度都能达到规定标准。
3. 顶焦度、透光率等核心指标规定
对镜片毛坯的顶焦度偏差给出细致的允许范围,按照不同顶焦度区间划分,明确最大允许偏差值,这直接关系到眼镜佩戴后的视力矫正效果。例如,在 ±1.50m-1 到 ±6.00m-1 的球镜顶焦度区间内,其允许偏差被严格限制在 ±0.12m-1 之内,这样严苛的数值约束,为精准的视力矫正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对于可见光透射比也划定了下限,不同类别镜片毛坯有着对应的透光率要求,如浅色镜片可见光透射比要大于等于 80.5%,保证了镜片对光线的充分透过性,让佩戴者视线清晰明亮。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镜片制造商
在镜片生产源头,制造商依据该标准把控每一批次毛坯的生产流程。从原材料选取,到加工工艺参数设定,再到成品毛坯抽检,标准里的顶焦度、透光率等指标成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尺。例如,一家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会在注塑成型环节,按照标准规定的偏差范围,精确调控模具温度、注塑压力等参数,确保成型后毛坯的顶焦度符合规定,以此提升整体产品质量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2. 眼镜零售商
当眼镜零售商从镜片供应商处采购半成品眼镜片毛坯时,这份标准就成了验货的重要依据。零售商可委托专业检测机构依据标准检测毛坯的各项指标,像检查透光率是否达标、顶焦度是否在允许偏差内等。一旦发现毛坯质量不符标准,便可行使退换货等权利,避免为顾客加工出不合格眼镜,维护了顾客视力健康以及自身商业信誉。
3. 市场监管部门
在眼镜市场日常监管以及专项整治行动中,该标准是执法人员的执法利器。监管部门可深入眼镜生产、销售企业,随机抽取镜片毛坯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依据标准检测。对于那些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毛坯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责令整改,从而规范整个行业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用镜安全。
四、总结
GB 27995.1-2011《半成品眼镜片毛坯 第 1 部分:单光和多焦点眼镜片毛坯规范》是一项极具行业影响力且实用价值突出的标准。
1. 提升产品质量
它为镜片毛坯生产企业明确了清晰的质量目标与管控要点,从生产流程优化到质量检测把关,全方位促使企业提升毛坯品质,为后续眼镜加工制作奠定良好基础。
2. 规范市场秩序
在市场流通环节,无论是零售商采购验货还是监管部门执法监督,该标准都提供了统一、权威的判定准则,有效遏制了劣质镜片毛坯的流通,净化了市场环境,保护了消费者权益,让眼镜消费市场更加健康有序。
3. 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标准的贯彻实施,促使镜片毛坯产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探索新的生产工艺与材料应用,以满足日益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而推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升级迈进,增强了我国眼镜产业在全球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