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9079.30-201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0部分:山地户外场所》解读全文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发布时间 :该标准于 2013 年 12 月 30 日发布,为山地户外场所的开放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依据。
2. 发布单位与实施日期 :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发布,自 2014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场所管理进入标准化阶段。
3. 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 :其主管部门为国家体育总局,归口单位则是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保标准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4. 英文标准名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port Venues - Part 30: Mountain Outdoor Venues》,便于在国际体育交流中准确传达标准内容。
5. 起草人团队 :汇聚了众多体育、户外领域的专业人员,经深入调研与讨论起草而成,为标准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6. 国际标准分类号 :有助于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精准定位,促进国际间山地户外场所标准的对比与借鉴,提升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的国际接轨程度。
二、标准内容
1. 场地要求 :规定山地户外场所应具备清晰的地形地貌标识,合理设置登山步道、攀岩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步道宽度、坡度等需符合安全标准,保障运动者在不同活动类型下的基础安全。
2. 设施设备 :对登山杖、绳索、安全带等个人装备,以及休息亭、观景台等公共设施的配置、性能、维护等均有细致要求,确保装备设施能正常使用且无安全隐患,像安全带需定期检测拉力强度。
3. 人员配备 :按照场所规模与活动类型,明确专业救援人员、户外向导等人员数量与资质,要求救援人员具备专业的山地救援知识与技能,持证上岗,以便在突发状况下能及时提供有效救助。
4. 安全保障措施 :涵盖风险评估、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等方面,强调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使场所能从容应对恶劣天气、人员受伤等各类突发情况。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商业山地户外景区建设 :景区开发者依据该标准设计、建设各类户外设施,从规划登山路线到设置露营场地,都以标准为准则,保障游客体验的同时符合安全规范,提升景区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运营 :拓展基地按照标准配备专业教练、完善安全防护设备,在团队建设、个人挑战等拓展项目开展前,严格检查场地设施与人员资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安全可靠的拓展训练场地。
3. 山地户外赛事组织 :赛事主办方参考标准对比赛场地进行勘察与布置,无论是在山地马拉松的赛道规划,还是攀岩赛事的岩壁搭建上,都确保场地条件达到竞赛要求,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维护运动员的权益与赛事的公正性。
四、总结
1.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该标准为山地户外场所的运营提供了全方位的规范指引,结束了以往行业标准缺失、各自为政的局面,促进山地户外运动场所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2. 保障参与者安全 :从场地设施、人员配备到安全保障措施的诸多规定,全方位构建安全防护网,让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能安心享受运动乐趣,降低运动风险。
3. 助力产业长远进步 :在规范现有场所的同时,为新建山地户外场所树立标杆,引导产业健康有序扩张,推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迈向更高台阶,融入国际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