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0000.21-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1部分:呼吸道或皮肤致敏》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发布时间 :GB 30000.21-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1部分:呼吸道或皮肤致敏》于 2013 年 12 月 31 日发布。
2.发布单位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3.实施日期 :自 2015 年 11 月 9 日起实施。
4.主管部门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归口部门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6.英文标准名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 Part 21: Respiratory or skin sensitization.
7.起草人 :张园、王华、刘伟、王娜、赵黎华、林铮、宋薇、李朝林、梁缙、吴维皓等。
8.国际标准分类号 :13.300.50。
二、标准内容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具有呼吸道或皮肤致敏性的化学品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说明、分类标准、判定逻辑、标签等内容。适用于具有呼吸道或皮肤致敏性的化学品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分类和标签。
2.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呼吸道致敏物、皮肤致敏物等术语的定义,如呼吸道致敏物是指吸入后会导致呼吸道过敏的物质;皮肤致敏物是指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的物质。
3.分类标准 :
呼吸道致敏物 :在主管部门未要求作次级分类或数据不充分时,呼吸道致敏物质列为类别 1。若掌握充分数据且主管部门有要求,可根据相关标准划分为类别 1A(强致敏物质)或类别 1B(其他呼吸道致敏物质)。其中,类别 1A 物质显示在人类中有高发生率,或根据动物或其他试验,可能对人有高过敏率,还应结合反应的严重程度;类别 1B 物质显示对人类有低度到中度的发生率,或根据动物或其他试验,可能对人有低度到中度过敏率,且结合反应的严重程度。
皮肤致敏物 :未要求次级分类或数据不充分时,列为类别 1。如有充分数据且主管部门要求,可进一步分为类别 1A 和类别 1B。分类依据采用证据权重法,依据人类案例、流行病学研究或动物试验的可靠证据。类别 1 有人类证据显示大量人群皮肤接触后过敏,或有合适的动物试验阳性结果;类别 1A 人群发生率高或动物可能性大,且结合反应严重程度;类别 1B 人群发生率低到中等或动物可能性低到中等,且结合反应严重程度。
4.判定逻辑 :标准提供了呼吸道致敏物和皮肤致敏物的判定逻辑图,供负责分类的人员参考使用,以确定化学品是否属于呼吸道或皮肤致敏物及其具体的类别。
5.标签要素 :规定了呼吸道或皮肤致敏物标签上应包含的危险象形图、信号词、危险说明、防范说明、产品标识符和供应商标识等内容。例如,对于类别 1、类别 1A 和类别 1B 呼吸道致敏物使用信号词 “危险”,其危险说明为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对于类别 1、类别 1A 和类别 1B 皮肤致敏物使用信号词 “警告”,危险说明为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三、标准应用场景
1.化学品生产企业 :在生产化学品时,需要依据该标准对具有呼吸道或皮肤致敏性的化学品进行准确分类,确定其危险类别,并按照相应的标签要素要求进行标签设计和制作,确保将化学品的致敏危害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用户和相关工作人员,以保障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
2.化学品经营单位 :在采购、销售和储存化学品过程中,借助该标准可以了解所经营化学品是否属于呼吸道或皮肤致敏物,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配备个人防护装备、设置通风设施等,防止工作人员接触致敏物而引发过敏反应。同时,也有助于向下游用户准确传达化学品的致敏信息,帮助用户做好安全防护。
3.职业健康管理 :在存在致敏性化学品的工作场所,如化工厂、制药厂、实验室等,用人单位可依据该标准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辨识和分类,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如对接触致敏物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减少员工接触致敏物的机会,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
4.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 :在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等事故时,应急救援人员可以快速参考该标准中的标签信息,了解事故现场涉及的致敏性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从而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防止因接触致敏物而导致自身受到伤害,同时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和后续的环境修复等工作。
四、总结
1. GB 30000.21-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1部分:呼吸道或皮肤致敏》标准的实施,为我国致敏性化学品的分类和标签提供了科学、统一的规范依据,有助于提高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该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了我国化学品贸易的发展,降低了因化学品标签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风险和贸易壁垒。
3. 通过准确的分类和清晰的标签信息传递,能够增强公众和从业人员对致敏性化学品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保护人体健康,减少职业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之,该标准在化学品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