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1291.2-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 :2013 年 12 月 17 日。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日期 :2014 年 11 月 1 日。
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归口部门 :全国工业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
英文标准名 : Robots and robotic devices-Safety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ial robots-Part 2: Robot systems and integration。
国际标准分类号 :25.040.30。
二、标准内容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业机器人系统和集成的安全要求,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等方面,适用于在现有工业环境及相同或相似条件下,将预先编程的机器人系统和集成应用到工业机器人的实践。
机械安全 :需考虑机器人本体及相关机械部件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确保其结构稳定、强度足够,防止因机械故障导致的意外伤害,如防止部件松动、脱落等。
电气安全 :涵盖机器人系统和集成的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如防触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运行,避免电气火灾和人员触电事故。
控制系统安全 :强调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包括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防止因控制系统故障或误操作导致的机器人异常运动或行为。
集成安全 :涉及机器人系统与周边设备的集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周边设备的选型、布局、安装等,确保整个系统协同工作时的安全性。
三、标准应用场景
汽车制造业 :在汽车生产的焊接、涂装、装配等环节,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该标准可确保机器人在高强度、高精度作业中的安全性,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保证焊接机器人的焊枪在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子生产行业 :用于电子元件的生产、组装和包装等工序。标准有助于防止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的意外碰撞、静电损坏等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在芯片封装环节,确保机器人能够精准、安全地进行芯片的抓取和封装操作。
物流仓储领域 :如货物的搬运、码垛和分拣等。依据标准,可保障机器人在频繁的货物搬运和码垛过程中,不会因机械故障或控制失误而发生坍塌等事故,同时确保操作人员在机器人工作区域内的安全,避免被机器人碰撞或被货物砸伤。
四、总结
保障人员安全 :为工业机器人系统和集成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详细的规范,有效降低了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安全风险,如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等。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机器人系统和集成的安全设计和管理,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停机时间和设备损坏,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产业发展 :该标准为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集成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安全规范,有利于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信任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