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9510.210-2013《灯的控制装置 第2-10部分:高频冷启动管形放电灯(霓虹灯)用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的特殊要求》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9510.210-2013《灯的控制装置 第 2-10 部分:高频冷启动管形放电灯(霓虹灯)用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的特殊要求》,于 2013 年 12 月 31 日正式发布,并自 2014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其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部门则是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英文标准名为 “Lamp control gear - Part 2-10: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ballasts and inverters for high-frequency cold cathode tubular discharge lamps (neon lamps)”。此标准的起草人众多,汇聚了众多领域专家的智慧与经验,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29.140.99,涵盖了电气工程领域的照明电器相关技术规范。
二、标准内容
该标准从多个维度对高频冷启动管形放电灯(霓虹灯)用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进行规范。在电气性能方面,明确规定了其应具备的电压、电流范围及稳定度要求。例如,对输出电压的波动幅度进行了严格限定,确保霓虹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获得稳定且适宜的电压供应,保障其正常发光,避免因电压异常出现闪烁、熄灭或过度发光等故障。
在安全性能上,规定了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必须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功能。当电路出现过载或短路情况时,装置能在极短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防止因电流过大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为使用者提供坚实的安全屏障。
电磁兼容性同样是标准关注的重点。它要求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既要具备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减少自身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又要能承受一定强度的外部电磁干扰,保证自身稳定运行。这有助于维护整个照明系统乃至周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因电磁干扰出现信号传输错误、设备运行异常等问题。
此外,标准还对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的温升、绝缘性能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明确规定了不同部件在长时间运行后的允许温升范围,确保设备不会因过热而降低性能或出现安全隐患,同时对绝缘材料的性能及绝缘层的厚度等提出要求,保障使用者不会因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电击等危险。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商业霓虹灯招牌制作与安装领域,该标准是不可或缺的规范准则。霓虹灯招牌通常由众多霓虹灯管组成复杂的图案和文字,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需要为这些灯管提供稳定且协调的电源。通过遵循标准,确保每个灯管都能在合适的电压、电流下工作,从而使整个招牌的灯光亮度均匀一致,色彩鲜艳夺目,提升商业广告的视觉效果,吸引过往顾客的注意力,为商家带来良好的商业效益。
在建筑装饰照明方面,如酒店、商场等场所的外立面霓虹灯装饰。这些场所为了营造独特的夜间景观和氛围,会大量使用霓虹灯。依据该标准安装和配置电子换流器与变频器,不仅能使霓虹灯呈现出设计所期望的绚丽灯光效果,还能确保其在建筑物的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避免因电磁干扰导致灯光故障,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和形象。同时,通过符合标准的安全设计,保障了建筑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降低因照明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夜间活动环境。
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展览馆、博物馆等展示空间的霓虹灯照明应用中,标准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场所对灯光的稳定性、精确性以及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用于展示珍贵展品或艺术品。符合标准的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能够为霓虹灯提供精准的电源控制,确保灯光能够按照预设的参数稳定运行,使展品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得到最佳展示,提高展品的观赏性,同时避免因灯光异常导致展品受损或照明系统出现安全隐患,保障参观者的人身安全和展品的文物安全。
四、总结
GB 19510.210-2013 标准为高频冷启动管形放电灯(霓虹灯)用电子换流器和变频器提供了全面、严格且具有科学性的技术规范。它涵盖了电气性能、安全性能、电磁兼容性等关键方面,为霓虹灯在商业、建筑装饰、特殊展示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过遵循该标准,不仅能确保霓虹灯照明系统的稳定运行,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灯光效果,还能有效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降低故障风险,维护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推动霓虹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在现代照明领域持续发挥独特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