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GB 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站》标准解读

日期:2025-06-26 16:06:16 浏览:23
内容简介:GB 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站》标准解读一、标准的基本信息1. 发布时间 :2014 年 9 月 25 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 实施日期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为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依据,推动气象观测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

GB 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站》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发布时间 :2014 年 9 月 25 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2. 实施日期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为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依据,推动气象观测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3. 主管部门 :中国气象局,负责标准实施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保障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连续性。

GB 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站》标准解读

4. 归口部门 :全国大气探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技术归口工作,组织标准的制修订、技术审查等,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5. 英文标准名 :《Specification for protection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environment—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气象探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6. 起草人 :汇聚了气象行业众多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知识,共同完成了该标准的起草工作,确保标准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7. 国际标准分类号 :07.060.01,气象学 / 气象学,准确地对标准进行分类,方便在国际标准体系中检索与应用。

二、标准内容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等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现有观测站探测环境的保护。涵盖了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确保各类站点的探测环境都能得到有效的规范与保护。

2. 保护区划分 :将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划分为障碍物控制区和电磁环境控制区。障碍物控制区明确了在观测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物的高度限制;电磁环境控制区则规定了在观测场附近,对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或设施的限制要求,保障气象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避免电磁干扰对观测数据产生的不良影响。

3. 具体要求 :对于障碍物控制区,详细规定了在不同方位、不同距离范围内障碍物的最大允许高度。例如,在观测场围栏四周一定范围内,障碍物高度不得超过围栏高度的特定倍数,以保证气流的通畅性,确保气象观测数据能真实反映大气环境状况。在电磁环境控制区内,对各类通信发射塔、高压输电线等电磁辐射源的功率、频率、距离等参数进行了严格限制,减少电磁干扰对气象观测设备的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等造成的干扰与损坏。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新建地面气象观测站选址 :在规划建设新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时,依据该标准对拟选场地的探测环境进行评估。勘察场地周边的障碍物情况、电磁环境状况等,确保新建站点从一开始就具备良好的探测环境,避免因选址不当导致后续观测数据质量不高,为气象观测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 现有观测站环境整治 :对于已建成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按照标准要求对周边环境进行排查与整治。如对周边违规超高建筑物进行降高处理,对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进行迁移或采取屏蔽措施等,使现有观测站的探测环境逐步符合标准要求,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服务于气象预报、气候分析等工作。

3. 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审批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充分考虑该标准的要求。当有新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电磁辐射源项目位于地面气象观测站附近时,相关部门需依据标准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评估,确保建设项目不会对气象探测环境造成破坏,实现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总结

1. 重要意义 :GB 31221 - 2014 标准的实施,为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统一的规范,有助于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代表性,保障气象业务的正常开展,对提升我国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推动行业发展 :该标准促进了气象探测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引导气象行业在探测环境保护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气象探测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气象探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促进合作交流 :凭借其明确的分类号和详细的规范内容,该标准在国际气象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桥梁,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气象舞台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