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9755-2016《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及测量方法》解读大全
一、标准基本信息公开
1. 发布时间 :2016 年 11 月 29 日,这一日期标志着该标准正式面向社会公布,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前做好准备提供了时间基准。
2. 发布单位与实施日期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自 2017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这样的发布与实施时间间隔,旨在给企业、检测机构等留出过渡缓冲阶段,确保各方有足够时间熟悉和适配新标准要求。
3. 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 :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归口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作为主管部门,凸显了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监管的重视,而归口至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助于整合行业资源,保障标准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确保标准在汽车领域内得以精准落地与执行。
4. 英文标准名 :《Light-duty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pollutant emission control》,该英文名便于国际同行及相关方了解标准核心内容,推动国内外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控制领域的交流与接轨,提升我国在该领域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5. 起草人与国际标准分类号 :起草人汇集了众多汽车企业、科研机构及检测单位的专业人士,如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奠定基础;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43.040.50(道路车辆 —— 发动机),精准定位了该标准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坐标,方便全球范围内的检索、参考与应用,促进了标准的国际化传播与共享。
二、标准核心内容剖析
1. 实验方法 :针对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详细规定了涵盖前置、后置以及前置 - 后置等多种模式的实验方法。这些实验模式全面覆盖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通过模拟车辆实际行驶中的加速、减速、匀速等复杂场景,确保对车辆排放污染物的精准测量,为后续的排放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 排放限值 :明确了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各种运行工况下,污染物排放的具体限值要求。这些限值依据大量科学研究和试验数据确定,既考虑了当前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又兼顾了环境保护目标,旨在促使汽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降低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保障空气质量与公众健康。
3. 监控要求 :对车辆的排放监控系统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监控频率、故障诊断等细节。严格的监控要求有助于及时发现车辆排放异常情况,确保车辆在全生命周期内持续稳定地符合排放标准,避免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超标排放却未被及时察觉的情况,强化了对车辆排放的长效监管。
三、标准应用场景拓展
1. 汽车生产企业 :作为标准的直接执行者,汽车生产企业需要依据该标准对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与生产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优化。从发动机的燃烧技术改进,到混合动力系统的匹配与集成,再到整车排放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每一步都离不开对标准的深入理解和严格遵循。企业通过达标生产,既能满足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又能在市场竞争中凭借绿色技术优势脱颖而出,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份额。
2. 检测与认证机构 :是标准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力量。这些机构依据标准规定的实验方法和限值要求,对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严格检测与认证。只有通过权威检测并获得相应认证证书的车辆,才能获得市场准入资格,进入销售环节。检测与认证机构的严谨工作,如同一道坚固的防线,将不符合排放要求的车辆阻挡在市场之外,维护了市场的公平性与规范性,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环保达标的汽车产品。
3. 环保监管部门 :借助该标准,环保监管部门能够对市场上的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通过对车辆实际排放情况的抽检、对生产企业环保一致性审查等手段,督促企业持续合规生产,防止出现生产一致性问题。同时,监管部门还依据标准对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排放进行监测,对超标排放车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保障标准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的有效执行,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守护生态环境健康。
四、总结归纳
1. GB 19755-2016《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及测量方法》的实施,为我国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的规范指引。
2. 它不仅严格控制了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推动了汽车企业技术创新与升级,还在保障空气质量、维护公众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汽车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3. 该标准的持续执行与深化完善,将有助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未来迈进,为构建美丽中国与清洁世界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