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6149-2017《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解读大全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26149-2017《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于 2017 年 12 月 29 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 2018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主管部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归口单位。其英文名称为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ty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 (TPMS) of passenger cars”。起草人众多,包括来自各大汽车企业、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专业人士,他们汇聚各方智慧,历经反复研讨与验证,精心雕琢出这份权威且实用的标准文本。在国际标准分类号中,它归属于专门的汽车工程类别,精准锚定乘用车 TPMS 领域,为国内该行业标准化工作筑牢根基,与国际接轨,引领 TPMS 技术规范发展。
二、标准内容
本标准针对乘用车 TPMS 规定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性能要求。从系统分类来看,涵盖直接式、间接式以及混合式 TPMS,明确每种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势劣势,并为不同类型系统量身定制适配的性能准则。
在核心功能上,要求 TPMS 能实时精准监测各轮胎气压,当气压低于或高于设定阈值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声光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示,避免因气压异常引发行车隐患。对于监测精度,无论车辆处于静止还是不同行驶工况,系统均需将气压测量误差严控在极小范围内,确保读数可靠。同时, TPMS 的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也被纳入考量,规定其要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稳定运行,抵御高低温、潮湿、震动等恶劣条件侵袭,保障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性。此外,标准详细阐述了涵盖气压传感器性能测试、警示功能响应时长检测、电磁抗扰度评估等全方位的试验方法,借助专业设备与严谨流程,量化评估 TPMS 是否达标,全方位、多维度为 TPMS 的品质保障筑牢防线。
三、标准应用场景
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该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标尺。从车型研发初期,工程师便依据它规划 TPMS 的架构布局,选择适配的传感器类型与安装位置,确保系统与整车完美融合。在生产线下线前,每套 TPMS 都需经过严格测试,对照标准逐一验证功能,杜绝性能瑕疵产品流入市场,维护品牌声誉与消费者信任。
对于汽车售后维修领域,汽修人员凭借这份标准精准定位 TPMS 故障。当车主反馈轮胎压力报警异常时,维修技师可迅速查阅标准,明确测试流程,快速判断是传感器失灵、控制模块故障还是线路接触不良,实现高效、精准维修,保障车辆后续安全上路。在车辆年检环节,检测机构依据该标准对 TPMS 进行抽检,严格执行性能检测,及时发现并敦促整改潜在问题车辆,从源头防范因轮胎气压失控引发的交通事故,为道路交通安全筑牢科技防线,全方位守护出行安全。
四、总结
GB 26149-2017 标准为乘用车 TPMS 立下明确规范,犹如一座灯塔,照亮行业发展前行之路。它推动 TPMS 技术不断革新,促使各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性能,催生更精准、可靠、智能的监测系统。从宏观视角看,该标准有效降低因轮胎气压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为道路交通安全注入强心剂,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一环。展望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这一标准有望持续迭代升级,融合前沿科技,拓展 TPMS 功能边界,持续赋能汽车安全领域,领航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