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18350-2013《变性燃料乙醇》的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 年 9 月 18 日。
实施日期:2014 年 5 月 1 日。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部门:全国变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英文标准名:Denatured fuel ethanol。
起草人:杜风光、王志强、郭新光、乔庆安、郑伟、岳国君等。
国际标准分类号:75.160.20。
二、标准内容
适用范围:规定了变性燃料乙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适用于以淀粉质、糖质、纤维素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后制得的,添加变性剂使其变性的燃料乙醇。
技术要求:
外观: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无明显杂质和分层。
乙醇含量:体积分数不低于 92.1%。
变性剂含量:符合附录 A 的要求,一般添加 2%-5% 的汽油或烃类溶剂等使燃料乙醇变性。
杂质含量:如甲醇质量分数不超过 0.5%,水分质量分数不高于 1.0%,酸度(以乙酸计)不超过 56mg/L,铜含量不超过 0.1mg/kg,无机氯(以 Cl⁻ 计)不超过 32mg/L 等。
试验方法:包括蒸馏法测定乙醇含量、气相色谱法检测甲醇及变性剂含量、卡尔・费休法测定水分、滴定法测定酸度、原子吸收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定无机氯等。
检验规则:规定了组批规则、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要求,如出厂检验需逐批检验外观、乙醇含量、变性剂含量等;型式检验在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原辅材料及工艺发生变化、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等特殊情况时也应进行,检验项目为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本标准编号等信息;采用专用容器包装,密封良好,能防止水分和杂质侵入;运输时防止暴晒、雨淋及剧烈碰撞;贮存于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中,远离火源和热源,保质期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三、标准应用场景
燃料乙醇生产领域:生产企业需严格按照该标准组织生产,确保变性燃料乙醇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并为进入车用乙醇汽油市场提供质量保障。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依据此标准对市场上的变性燃料乙醇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监督,通过检测乙醇含量、变性剂含量、杂质含量等指标,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车用乙醇汽油调配与使用环节:在调配车用乙醇汽油时,需使用符合 GB 18350-2013 标准的变性燃料乙醇,以确保车用乙醇汽油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障汽车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减少因燃料质量问题导致的发动机故障和尾气排放超标等情况。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对车用乙醇汽油的质量进行监管和检测。
相关科研与教学领域:为科研人员研究变性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性能改进、质量控制等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依据,有助于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此外,也为高校和职业院校的相关教学活动提供了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性燃料乙醇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能。
四、总结
GB 18350-2013《变性燃料乙醇》标准为变性燃料乙醇的生产、检验、销售和使用等环节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依据,对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车用乙醇汽油行业发展、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继续关注该标准的实施情况,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推动变性燃料乙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