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29919-2013《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的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单位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13 年 11 月 27 日联合发布。
实施日期 :自 2014 年 12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部门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
英文标准名 :Safety code for inspection of hazardous properties for miscellaneous dangerous substance and articles。
起草人 :主要起草人为王利兵、赵琢、张园、吕刚、李宁涛、熊中强等。
国际标准分类号 :13.300,属于危险品防护类别。
二、标准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即未被其他分类所包括的在运输过程中有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常见的包括干冰、锂电池等。
分类规定 :将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分为危害环境物质(水生环境)和无危害环境物质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了危害水生环境的物质类别。
检验原则 :明确了检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性。
检验方法 :详细规定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检验方法,如测定物质的熔点、沸点、闪点、爆炸极限等物理特性,分析其化学反应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以及评估对生物体的毒性等生物效应。
检验程序 :规范了从样品采集、检验前准备、检验操作、结果分析到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检验程序,以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安全防护 :强调检验人员应根据物品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同时检验机构也需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和设备,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
质量控制 :要求检验机构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标准应用场景
危险货物运输 :在危险货物的运输过程中,承运人和相关监管部门需要依据本标准对货物的危险特性进行准确检验和分类,以确定合适的运输方式、包装要求和安全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保障运输安全。
仓储管理 :危险物质和物品的仓储企业可依据该标准对入库物品进行检验和分类,合理安排存储位置和存储方式,避免不同危险特性的物品相互禁忌而引发事故,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仓储安全管理的水平。
生产企业 :相关生产企业可以按照本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和分类,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安全要求,并在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上准确标注危险特性信息,为下游用户提供的时间的使用和处置提供依据。
安全监管 :监管部门可依据本标准对各类涉及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分类、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操作,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和整改,促进整个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
提升安全水平 :本标准为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的检验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检验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危险物质和物品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规范发展 :它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的相关行业,提升我国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