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18351-2013《车用乙醇汽油(E10)》的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标准号为 GB 18351-2013,名为《车用乙醇汽油(E10)》,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13 年 10 月 10 日发布,并于 2014 年 1 月 1 日实施,但已于 2015 年 5 月 8 日废止。
2.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单位是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主要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起草人为倪蓓、陈延等。
3. 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75.160.20,属于液体燃料领域。
二、标准内容
1. 规定了车用乙醇汽油(E10)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明确车用乙醇汽油(E10)是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乙醇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适用于车用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对车用乙醇汽油(E10)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如乙醇含量(体积分数)应为 10.0±2.0%,其他有机含氧化合物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 0.5%,苯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 1.0%,芳烃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 40%,烯烃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 24%,硫含量不大于 50mg/kg 等。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在交通运输领域,适用于使用车用点燃式发动机的汽车,为汽车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 对于乙醇汽油生产企业,该标准是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企业需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
3. 在质量监督和检验检测方面,相关机构可依据此标准对车用乙醇汽油(E10)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和检验检测,对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
1. GB 18351-2013《车用乙醇汽油(E10)》标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车用乙醇汽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减少环境污染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该标准已被更新的标准替代,但其对车用乙醇汽油产业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后续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