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6170-2018《原油》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36170-2018《原油》标准于 2018 年 12 月 26 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主管,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其英文标准名为 “Crude oil”。起草人涵盖了来自国内石油行业的众多专家学者,他们凭借深厚的行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历经深入调研、多轮研讨与反复验证,精心制定出此标准,旨在规范原油市场秩序,保障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75.080(石油产品综合)。
二、标准内容
GB 36170-2018《原油》规定了原油的关键质量指标与检测方法。质量指标包括密度、硫含量、酸值、水含量等多个关键参数,且对每项指标依据不同原油品种与用途设定了明确的限值范围。例如,对于硫含量,根据原油的含硫量差异,按低硫、含硫、高硫等类别进行细致划分,确保各类原油在硫含量控制上符合相应的工业利用要求 ,密度指标则用于区分轻质、中质、重质原油,不同密度原油在开采、运输与加工环节具有不同特性,需精准界定。检测方法涵盖物理性质测定、化学成分分析等多领域专业手段,如采用密度计法测定原油密度,运用电量法、库仑法等测定水含量,通过电量法、管式炉法等检测硫含量,借助电位滴定法测量酸值等,这些方法均具有高精度、强可靠性的特点,能精准把控原油质量,为原油贸易、加工等提供坚实的质量依据。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原油贸易场景中,该标准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关键依据。买卖双方依照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原油检验,若原油质量达标,则顺利完成交易;反之,依据标准可明确质量纠纷责任,保障双方权益。于原油运输环节,运输企业参考标准中的密度、水含量等指标,合理选择运输工具与运输方案,如高密度原油可能需特殊设计的运输管道或油轮,以确保运输安全高效,防止泄漏等事故发生。在炼厂原油加工流程里,炼厂依据标准对进厂原油进行质量评估,据此优化加工工艺参数,例如,硫含量高的原油在加工时需增加相应的脱硫装置运行时间与处理深度,酸值高的原油则需调整后续的精制处理流程,以生产出合格的油品与化工产品,实现原油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
四、总结
GB 36170-2018《原油》新标准以其完善的质量指标体系与精准的检测方法,为原油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提供了规范指引。它规范了原油市场秩序,保障了原油贸易的公平、公正、公开,提升了运输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率,助力炼厂优化生产,推动了整个石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