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3255-2019《机动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标准介绍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与实施:GB 23255-2019《机动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于2019年4月4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了之前的GB 23255-2009标准。
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该标准的主管部门和归口部门均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其对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起草单位与起草人:主要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单位起草,起草人包括王华、叶林、刘倩等专家。
国际标准分类号:其国际标准分类号为43.040.20,属于道路车辆装置 - 照明、信号和警告设备领域。
适用范围:适用于 L、M、N 类机动车使用的各种类型昼间行驶灯。
标准性质: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强制性,相关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执行。
二、标准内容
配光性能要求:规定昼间行驶灯在基准轴线上的发光强度应不小于 400cd,且在任何方向上发光强度应不大于 1200cd。配光的角度范围在垂直方向为水平面上 10° 到水平面以下 5°,水平方向为向外和向内 20° 的区域,该区域内不小于 1.0cd。
光源模块及可更换光源要求:光源模块应设计为只能装在正确的位置上,除特殊情况外,应只能使用工具才可以拆除。若昼间行驶灯有一个以上的光源模块,则特性不同的光源模块应不能互换。光源模块应能防止误操作,即使在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也不应与任何可更换的认证光源互换。昼间行驶灯应使用符合 GB/T 15766.1、ECE R37 或 ECE R128 规定的光源,且光源应只能安装到正确位置上,不会被装错。
视表面面积规定:基准轴线方向的视表面面积应不小于 25cm²,且不大于 200cm²。
色度要求:昼间行驶灯的光色应为白色,其色度特性应符合 GB 4785 规定。
三、标准应用场景
机动车制造领域:汽车制造商需依据该标准设计和生产符合配光性能要求的昼间行驶灯,从源头上确保车辆在日间行驶时的照明安全和辨识度,提高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
机动车检测和认证环节:检测机构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车辆的昼间行驶灯进行检测,包括对发光强度、配光角度、光色等方面的严格测试,以判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保障车辆上路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交通管理和执法过程:交通管理部门可依据该标准对上路车辆的昼间行驶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罚不符合标准的车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因照明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
四、总结
提升车辆安全性:GB 23255-2019 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机动车昼间行驶灯的使用,使车辆在日间行驶时的照明更加符合安全要求,有效提高了车辆的辨识度和安全性,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促进技术发展:该标准的严格执行,促使汽车制造商不断改进昼间行驶灯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机动车照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我国机动车在照明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
接轨国际标准:其参照国际相关标准进行修订,有助于我国机动车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了我国机动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机动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