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30736-2014《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的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标准编号:GB 30736-2014。
2. 中文名称: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
3. 英文名称:The limitation on infilling components of sea reclamation and enclosure project。
4. 发布日期:2014 年 4 月 10 日。
5. 实施日期:2015 年 4 月 1 日。
6. 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海洋)。
7. 归口部门: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8.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9.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等。
10. 起草人:杨新梅、许丽娜、韩庚辰、张永华、付元宾等。
11. 中国标准分类号:P13。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93.020。
二、标准内容
1.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内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检测评价。
2.填充物质材质要求: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中不应含有冶金废料、采矿废料、燃料废料、化工废料、城市生活垃圾(惰性拆建物料除外)、危险废物、农业垃圾、木质废料、明显的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等损害海洋环境质量的物质。
3.成分检测指标:包括材质、气味、单块体重量、相对密度、汞、镉、铅、锌、铜、铬、砷、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及 γ 辐射剂量率等。
4.成分限值:标准中对不同类别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各检测指标限值进行了详细规定,如汞、镉、铅等重金属含量,有机碳、硫化物等有机污染物含量,以及大肠菌群和 γ 辐射剂量率等都有明确的限量要求。
5.评价方法:将拟用于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样品各成分检测指标的检测值与标准中相应类别成分限值对比,样品各成分检测指标检测值均未超过表 1 相应类别成分限值要求的物质,作为该类别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
6.样品采集与检测方法:对样品采集、检测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如海底疏浚物等源于海域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的检测,采用表 2 所列的方法;惰性无机地质材料和惰性拆建物料等来源于陆域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的检测,采用表 3 所列的方法。
三、标准应用场景
1.围填海工程项目的审批与监管: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围填海工程项目时,可依据该标准对项目所使用的填充物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成分符合标准要求,从而减少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项目的合法合规建设提供保障。
2.填充物质的生产与选用:填充物质的生产企业需按照该标准要求,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中的成分限值等要求;同时,围填海工程的建设单位在选用填充物质时,可依据该标准进行筛选和采购,避免因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填充物质而导致工程隐患和环境问题。
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限制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可有效降低填充物质在抛填过程中及抛填后对海洋水体、沉积物、生物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障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4.海洋工程的质量评估与验收:在围填海工程完成后,相关部门可依据该标准对工程使用的填充物质进行质量评估和验收,检查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作为工程质量评定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总结
1. GB 30736-2014《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是我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规范围填海工程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2.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控制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质量、减少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以及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