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塑料饭盒检测标准2025最新版有哪些关键内容?其实施要点如何影响检测工作?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2. GB 31604.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迁移量的测定》
3. GB 31604.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4. GB 19790.2-2005《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若塑料饭盒含竹木配件等可关联参考)
5. GB/T 18006.3-2020《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针对可降解塑料饭盒)
二、标准内容
一. 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此标准整合修订了GB 4806.6-2016和GB 4806.7-2016,扩大适用范围至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明确植物纤维填料归属添加剂范畴,并增添对淀粉使用要求。在理化指标方面,对于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豁免部分指标;同时新增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指标,且对其他理化指标及技术要求予以完善。附录部分修改限量要求,并纳入2020年前公告批准的树脂。例如,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仅适用于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等可能产生该物质的产品,限量优先遵循GB4806.7附录A和GB 9685规定。
二. GB 31604.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迁移量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酚A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通过专业的实验流程与仪器设备,精准检测塑料饭盒在特定条件下双酚A迁移至食品模拟物中的含量。其测定结果对于评估塑料饭盒中双酚A对人体健康潜在风险具有关键意义,严格控制双酚A迁移量可有效保障消费者健康。
三. GB 31604.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详细阐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式以及迁移量测定要求。针对塑料饭盒,通过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等设备,能够准确测定其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及迁移至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数值。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常见增塑剂,过量迁移会危害人体内分泌系统,因此该标准严格约束其在塑料饭盒中的迁移情况。
四. GB 19790.2-2005《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若关联):如果塑料饭盒包含竹木筷子等配件,该标准可作为参考。规定竹筷的外观、尺寸偏差、理化指标(如二氧化硫残留量≤600mg/kg)、微生物指标等要求。确保竹木配件部分的质量安全,避免因竹木配件问题影响整体饭盒使用安全。
五. GB/T 18006.3-2020《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针对可降解塑料饭盒):对于可降解塑料饭盒,该标准规定材质需可降解,且在堆肥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达到规定降解率,例如生物分解率应不低于60%。在物理性能方面,对饭盒的跌落性能、负重性能等提出要求,保证其在正常使用中不会轻易损坏。同时规定饭盒的卫生指标,如微生物限量等,确保可降解塑料饭盒在环保特性基础上,满足食品接触卫生安全要求。
三、检测作用,流程,要求等
检测作用:通过对塑料饭盒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可确保其质量与安全性。检测能有效识别饭盒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避免这些物质迁移至食物中危害消费者健康。同时,检测可保障饭盒物理性能,如尺寸准确性、密封性、耐热耐寒性等,确保饭盒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在盛装、储存、运输食物过程中,维持食物的完整性与卫生状况。检测方法涵盖化学分析方法,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测定有害物质含量与迁移量;物理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跌落试验机检测饭盒跌落性能,用恒温恒湿箱测试其耐热耐寒性能等;微生物检测方法则借助微生物培养技术测定饭盒微生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