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规范及技术要求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3450-2020《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
2. GB/T 25975-2018《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3. GB/T 10801.1-2021《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第1部分:通用要求》
4. GB/T 29906-2013《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5. JG/T 158-201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二、标准内容
1.GB/T 23450-2020《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
该标准规定了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技术要求包括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等指标。密度要求为100-300 kg/m³,抗压强度≥0.5 MPa,导热系数≤0.065 W/(m·K)。燃烧性能需达到A2级不燃材料标准。检测项目涵盖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及燃烧性能测试。试验方法中明确采用热板法测定导热系数,抗压强度测试采用压力试验机加载至试样破坏。
2.GB/T 25975-2018《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该标准适用于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使用的岩棉制品,规定了密度、导热系数、酸度系数、抗拉强度等核心参数。密度范围要求为80-200 kg/m³,导热系数(25℃)≤0.040 W/(m·K),酸度系数≥1.8,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10 kPa。检测方法包括尺寸稳定性试验(70℃±2℃,48h)、吸水性测试(部分浸泡24h,吸水率≤1.0 kg/m²)。标准强调岩棉制品的憎水率需≥98%,并通过垂直燃烧试验验证燃烧等级为A级。
3.GB/T 10801.1-2021《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该标准规定了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的密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及尺寸稳定性等技术要求。密度分级为Ⅰ型(≥15 kg/m³)至Ⅳ型(≥30 kg/m³),压缩强度(形变10%)对应为60-150 kPa。导热系数(25℃)≤0.041 W/(m·K),尺寸稳定性(70℃±2℃,48h)要求形变量≤3%。检测方法中明确压缩强度测试采用恒速率加载,尺寸稳定性测试需在恒温恒湿箱中进行。标准还规定了氧指数≥30%的燃烧性能要求。
4.GB/T 29906-2013《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该标准涵盖模塑聚苯板(EPS)、抹面胶浆、耐碱网格布等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EPS板密度≥18 kg/m³,导热系数≤0.041 W/(m·K),抗拉强度≥0.10 MPa。抹面胶浆与EPS板的拉伸粘结强度≥0.10 MPa(原强度)和≥0.08 MPa(浸水后)。耐碱网格布单位面积质量≥130 g/m²,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75%。检测流程包括系统耐候性试验(80次热雨循环+5次热冷循环)及抗冲击性测试(3J级冲击无裂纹)。
5.JG/T 158-201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该标准规定了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抗裂砂浆、耐碱网格布等材料的性能指标。保温浆料干密度≤250 kg/m³,导热系数≤0.060 W/(m·K),抗压强度≥0.20 MPa。抗裂砂浆压折比≤3.0,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强度≥0.10 MPa。耐碱网格布断裂强力≥1250 N/50 mm,耐碱强力保留率≥90%。检测方法中明确浆料制备需按标准配比混合,养护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5%,养护周期28天。
三、检测方法
1.导热系数检测
依据GB/T 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采用防护热板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试样尺寸为300 mm×300 mm,厚度为实际使用厚度。测试温差设定为20℃(热板温度35℃,冷板温度15℃),达到稳态后记录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计算导热系数。
2.抗压强度测试
依据GB/T 8813-2020《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使用万能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压缩试验。试样尺寸为(100±1)mm×(100±1)mm×(50±1)mm,加载速率为2 mm/min,压缩形变至10%时记录载荷,计算抗压强度。
3.燃烧性能测试
依据GB/T 8626-2007《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采用垂直燃烧法评估材料燃烧等级。试样尺寸为250 mm×90 mm,暴露于火焰15秒,记录燃烧长度、焰尖高度及是否发生滴落物引燃滤纸现象。
4.耐候性试验
依据GB/T 29906-2013,对保温系统进行80次热雨循环(喷淋水温15℃±5℃,加热至50℃±5℃)和5次热冷循环(-20℃~+50℃)。试验后系统无空鼓、脱落及渗水裂缝。
5.吸水性测试
依据GB/T 25975-2018,将岩棉试样部分浸入水中(深度10 mm),24小时后取出称重,计算吸水率。要求吸水率≤1.0 kg/m²,憎水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