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牙膏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流程是什么?
答:
一、标准名称
GB/T 29636-2020《牙膏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
GB 8372-2018《牙膏》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适用于牙膏微生物指标参照)
GB/T 7918.1-2021《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总则》
GB 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
二、标准内容
GB/T 29636-2020《牙膏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
该标准规定了牙膏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程序。明确采用平板计数法,使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温度28℃±1℃,培养时间5d。检测流程包括样品预处理(无菌称取10g样品,加入90mL稀释液均质)、梯度稀释、倾注培养、菌落计数。结果判定要求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 CFU/g。检测环境需符合GB 15979中规定的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要求,实验过程需设置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
GB 8372-2018《牙膏》
标准第四章"微生物指标"规定:菌落总数≤500 CFU/g,耐热大肠菌群/3g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3g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g不得检出。检测方法引用GB 7918系列标准,明确取样量为10g±0.1g,稀释液为含0.1%蛋白胨的生理盐水。致病菌检测需经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确认试验包含氧化酶试验、API 20NE鉴定系统等。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附录B规定微生物检测通用方法,适用于牙膏微生物检验参照。要求样品处理时需在30℃±1℃温水中振荡30min溶解膏体,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油性基质。菌落总数检测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48h;大肠菌群检测使用乳糖胆盐发酵管,44.5℃培养24h。实验室需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实验人员需通过微生物检测资质考核。
GB/T 7918.1-2021《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第6章明确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单向气流、洁净度等级不低于10万级的环境条件。规定检测设备校准要求:培养箱温度偏差≤±1℃,天平精度0.001g,灭菌锅需每月进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监测。样品保存要求:未开封样品需在25℃以下避光保存,开封后立即检测。检测报告应包含样品信息、检测方法、培养条件、结果单位(CFU/g)及判定结论。
GB 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
标准第5.7条规定原料微生物控制指标:菌落总数≤1000 CFU/g,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难溶原料。要求原料供应商每批提供微生物检测报告,生产企业每季度进行原料微生物复检。对于植物提取物等高风险原料,需增加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项目。
三、检测流程
样品处理
在生物安全柜内称取10.0g±0.1g牙膏样品,加入90mL含0.1%吐温80的蛋白胨生理盐水稀释液,涡旋振荡2min形成1:10稀释液。油性膏体需40℃水浴融化后取样。
梯度稀释
取1mL 1:10稀释液加入9mL稀释液中,制备1:100梯度,重复操作至所需稀释度。每梯度更换无菌吸头,稀释过程控制在15min内完成。
接种培养
菌落总数检测: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取1mL注入无菌平皿,倾注冷却至46℃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旋转混匀。凝固后倒置于37℃培养箱培养48h±2h。
结果计数
培养结束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 CFU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公式:菌落总数(CFU/g)=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计数时排除蔓延菌落,直径<0.5mm的菌落需使用放大镜观察。
致病菌检测
取1:10稀释液10mL接种于SCDLP增菌液,36℃±1℃培养18-24h。增菌液划线接种血琼脂平板,观察溶血现象。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血浆凝固酶试验等确证试验。
结果报告
菌落总数按四舍五入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单位表示为CFU/g。致病菌检测结果注明"检出"或"未检出",检测报告需包含检测依据标准、检测方法、检测条件及判定结论。整个流程需在24h内完成样品处理,检测原始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