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地下水检测标准在2025年有哪些新变化?指标参数具体有何调整?
答:
一、标准名称
GB/T14848-2024《地下水质量标准》
二、标准内容
GB/T14848-2024《地下水质量标准》
1.目录部分增加附录A(规范性)地下水质量调查监测水化学游离二氧化碳以及附录B(资料性)地下水质量调查监测参考指标。附录B中包含如水温、氧化还原电位等6项地下水现场指标;锂、锶等6项地下水无机指标;总有机碳、甲基叔丁基醚等48项地下水有机指标。
2.修订术语与定义,新增参考指标、地下水质量调查、地下水质量监测等名词解释。参考指标指地下水样品采集、资源利用和反映地下水潜在问题的水质指标,涵盖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微量元素、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地下水质量调查是在资料搜集和观测基础上,按空间尺度和精度要求,取代表性水井、地下河或泉水的水质指标,分析评价地下水质量状况和成因的活动。地下水质量监测是选择代表性地下水监测站,按一定时间间隔对不同层位地下水采样测试或实时监测,获取地下水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的过程。
3.修订“4.1地下水质量分类”,将原Ⅲ类分为Ⅲ-1类和Ⅲ-2类。Ⅲ-1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以GB5749-2022为依据,可直接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Ⅲ-2类一般化学指标总硬度、铁、锰浓度较高,其他指标符合GB5749-2022要求,简易处理后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供水水源及工农用水。
4.更改4项指标名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耗氧量(CODMa法,以O₂计)改为高锰酸盐指数(以O₂计);氨氮(以N计)改为氨(以N计);1,2-二氯乙烯改为1,2-二氯乙烯(总量)。
5.更改30项指标限值,包括总硬度、硫酸盐、铁、锰等,主要在Ⅲ-1类和Ⅲ-2类、IV类、V类限值变化,且大部分指标限值升高,少数个别指标限值降低。
6.增加水质补充指标8项,包括钾、钙、镁、锂、碳酸根、重碳酸根、游离二氧化碳、二氧化硅。
7.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部分,5.3规定地下水质量调查应包括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为地下水化学类型划分与分析成果审核,应分析检测附录A指标;5.4规定地下水质监测站按需开展年度和周期地下水质量监测。年度监测以常规指标为主,不同地区可据实际需求,在常规指标基础上补充非常规指标和参考指标;周期监测应包括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据需求补充参考指标。年度和周期地下水质量监测均应分析检测附录A指标。
8.地下水质量评价部分的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将原“按单指标评价结果最差类别确定,并指出最差类别指标”改为“按单指标评价结果最差的类别确定,IV和V根据超标倍数指出最差类别的指标,一般不超过3项”。例如某地下水样氯化物含量400mg/L,四氯乙烯含量350μg/L,这两个指标属V类,其余指标均低于V类。则该地下水质量综合类别定为V类,V类指标为氯化物和四氯乙烯,表达为V(氯化物,四氯乙烯)。
三、检测重要性
地下水检测对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支撑工农业生产、维护生态平衡及预防地质灾害等意义重大。准确掌握地下水质量状况,能及时发现污染,为水源地保护提供依据,防止不合格水源进入供水系统。在工农业方面,符合相应标准的地下水才能满足灌溉、工业生产工艺用水要求,避免对农作物、工业设备产生不良影响。从生态角度,地下水是生态系统重要部分,监测其质量有助于维持生态稳定。同时,通过监测地下水中某些指标变化,可对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因素进行预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