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矿泉水检测国家标准最新修订有哪些变化?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2. 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
4. GB 8538-2022《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5. GB 25591-2010《食品添加剂 硫酸镁》
二、标准内容
1. GB 8537-2018规定矿泉水源水需符合11项界限指标要求,包括锂≥0.20mg/L、锶≥0.20mg/L(含量在0.20-0.40mg/L时水温须在25℃以上)、锌≥0.20mg/L等。新增溴酸盐限量≤0.01mg/L,明确微生物指标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修订了标签标识要求,强制标注水源地信息和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范围。
2. GB 5749-2022将水质指标由106项调整为97项,新增乙草胺、高氯酸盐等4项指标,删除耐热大肠菌群等13项指标。调整了硝酸盐(以N计)限值为10mg/L,新增三氯乙醛限值0.01mg/L。明确采用实时监测技术进行水质动态评估,规定管网末梢水游离氯≥0.05mg/L。
3. GB 19298-2014新增溴酸盐、硝酸盐等污染物指标,规定溴酸盐≤0.01mg/L,硝酸盐(以NaNO3计)≤10mg/L。微生物指标要求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均不得检出。调整了pH值范围至5.0-7.0,新增电导率≤500μS/cm(25℃)的要求,明确臭氧消毒工艺残留臭氧浓度≤0.3mg/L。
4. GB 8538-2022新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锂、锶等11种元素,检测限达到0.001mg/L。修订了溴酸盐检测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柱后衍生法,定量限0.005mg/L。规范微生物检测流程,规定铜绿假单胞菌检测需在36℃培养48小时,培养基配方调整增加萘啶酮酸浓度至15mg/L。
5. GB 25591-2010明确食品级硫酸镁的砷(以As计)含量≤2mg/kg,铅(以Pb计)≤4mg/kg。规定灼烧失重≤22.0%,氯化物(以Cl计)≤0.03%。新增镁含量检测方法,采用EDTA滴定法,要求平行测定结果绝对差值≤0.3%。
三、检测项目
矿泉水检测包含微生物、理化、污染物等28个必检项目。微生物指标检测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依据GB 8538-2022规定采用滤膜法,培养温度和时间精确控制±1℃和±2小时。理化指标涵盖pH值、电导率、锂、锶等界限元素,锂检测使用ICP-MS法,定量限0.001mg/L,锶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RSD≤5%。污染物指标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溴酸盐等,溴酸盐检测采用离子色谱法,保留时间偏差≤0.1分钟。放射性指标要求总α放射性≤0.5Bq/L,总β放射性≤1Bq/L,测量时间≥1000分钟。新增高氯酸盐检测项目,LC-MS/MS法检测限0.0005mg/L,回收率控制在85-11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