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版纯化水检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其检测方法有何改进?
答:
一、标准名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
2.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25年版)
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5年修订)
4.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5年版)
5. 《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2025年版)
二、标准内容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对纯化水的定义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制药用水。在性状描述方面,较2020年版删除了“无臭”表述,使性状界定更符合实际。在酸碱度检测上,2025年版引入电导率测定关联判断法,按通则0681中注射用水测定法测定电导率,若符合规定,因溶液pH值可控制在5.0 - 7.0,涵盖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对应pH范围,可免用指示剂检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检测,2025年版采用多阶段电导率测试(三步法)替代传统无机离子化学测试,操作更简便、快速、准确。氨含量检测,2025年版参考各国药典及氢模型,以0.000003%为限度浓度建立氨模型,基于电导率与氨浓度关联,使检测更精准。微生物限度控制方面,2025年版要求取样不少于100ml,经薄膜过滤法处理,采用R2A琼脂培养基,30 - 35℃培养不少于5天,微生物限度标准为不大于100cfu/ml ,且需根据监测数据适当调整限度,同时要设置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以更好监测微生物污染风险。
二.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25年版)规定了纯化水各项检测指标的具体操作方法。如电导率测定,需使用符合规定的电导率仪,按特定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对于微生物限度检测,详细说明了薄膜过滤法的操作流程,包括滤膜的选择、过滤装置的使用等。在总有机碳检测中,明确了仪器的校准、系统适用性试验等操作要点,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在重金属检测时,对化学沉淀法中试剂的加入顺序、反应条件等都有精确规定,使检测结果更具科学性。
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5年修订)强调了纯化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要求。纯化水系统需采用无毒、耐腐蚀材料,以防止材料对水质产生污染。系统的设计应确保水的循环流动,避免死水区域滋生微生物。日常运行中,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质检测、设备运行参数记录等。维护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维修等,保证纯化水系统持续稳定运行,产出符合标准的纯化水。
四.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5年版)明确了纯化水在临床用药中的使用规范。在配制注射剂等药品时,必须使用符合药典标准的纯化水,以保障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对于使用纯化水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水质检测和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纯化水被二次污染,确保其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同时,对使用纯化水的制剂的稳定性、有效期等方面也有相关规定,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五. 《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2025年版)对纯化水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原则进行了说明。在制定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理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修订标准时,依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际生产情况,对检测项目、限度等进行合理调整。例如在修订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企业实际生产中的监测数据,使标准更符合实际生产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制药行业的质量提升。
三、检测重要性与方法
纯化水在制药行业中广泛应用于药品生产及清洁器具等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药品质量。检测纯化水旨在确保其符合严格质量标准,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如亚硝酸盐过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污染制药用水和药品,甚至腐蚀设备。新检测方法如多阶段电导率测试(三步法)、基于电导率与氨浓度关联的氨检测法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度,更适应现代制药行业需求。通过这些科学检测方法,可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纯化水质量,进而确保药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