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生活饮用水检测标准解读与分析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这是我国生活饮用水领域最为核心的标准,全面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水源水质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水质检验方法等内容。
2. GB/T 5750.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总则》
该标准主要针对生活饮用水检测过程中的基本规定、实验用水要求、试剂和材料要求、仪器设备要求、样品采集和保存、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为后续各项具体检测方法的实施提供基础指导。
3. GB/T 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详细阐述了生活饮用水水样采集的基本原则、各类水样的采集方法、采样器具的选择和使用、水样的保存方法及期限等,确保采集到的水样能够真实反映生活饮用水的实际情况,为准确检测提供可靠样品。
4. GB/T 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对生活饮用水的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电导率、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饮用水的外观、口感和物理特性。
5. 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涵盖了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指标是衡量饮用水是否安全、是否可能引发介水传染病的关键指标。
二、标准内容
一. 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指标由GB 5749-2006的106项调整为97项,其中常规指标43项,扩展指标54项。例如,微生物指标中,要求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每100mL水样中也不得检出。化学物质指标方面,规定了铅的限值为0.01mg/L,汞的限值为0.001mg/L等,对各类可能存在于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限量,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同时,对水源水质也提出明确要求,如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应符合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在供水单位卫生要求和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方面,从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消毒措施等多方面进行规范。
二. GB/T 5750.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总则》
规定实验用水一般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电导率(25℃)应不超过5μS/cm。对于试剂,明确了纯度要求,如优级纯、分析纯等。在仪器设备方面,要求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样品采集时,应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容器,采样量也有相应规定。分析质量控制通过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试验等手段,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三. GB/T 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在水样采集基本原则上,强调采集的水样要具有代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水样,如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等,有不同的采样点设置要求。采样器具根据检测指标选择,如检测金属离子一般用塑料容器,检测微生物指标要用无菌容器。水样保存方法多样,如冷藏保存、加入化学保护剂等,保存期限因检测指标而异,例如检测挥发酚的水样,用磷酸酸化至pH 4.0,并加入硫酸铜,在4℃下可保存24小时。
四. GB/T 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色度检测采用铂钴比色法或铬钴比色法,规定生活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浑浊度用散射浊度仪测定,限值一般为1NTU,特殊情况下不超过3NTU。臭和味通过嗅气和尝味进行检测,要求饮用水不得有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应为不得含有。pH检测常用玻璃电极法,生活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电导率反映水中溶解性物质的含量,一般在50-500μS/cm之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一般不超过450mg/L。
五. 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检测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在36℃±1℃下培养48小时±2小时后计数,规定细菌总数每1mL水样中不得超过100CFU。总大肠菌群检测可用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等,要求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也有相应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同样要求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这些微生物指标的严格要求有效防止因饮用水微生物污染导致的疾病传播。
三、生活饮用水检测标准的作用
生活饮用水检测标准为饮用水质量提供了量化依据,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基石。通过对水源、供水过程及最终水质的全方位规范,能够有效防控各类污染风险。例如,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限制,可极大降低介水传染病暴发风险;化学物质指标限值,能防止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慢性损害。在实际操作中,检测标准指导检测人员规范采样、精准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于供水企业,标准促使其不断优化水处理工艺,提升供水质量。对于监管部门,标准是监督执法的有力工具,通过严格执行标准,保障广大民众喝上安全、放心的生活饮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