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裂解碳九检测国家标准有哪些新变化?
答:
一、标准名称
1.SH/T 1792-2015 工业用裂解碳九
2.SH/T 1825-2019 工业用碳九芳烃
3.SH/T 1793-2015 工业用裂解碳九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4.SH/T 1804-2016 工业用碳十粗芳烃
5.SH/T 1805-2016 工业用碳十粗芳烃中烃类组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二、标准内容
1.SH/T 1792-2015
该标准规定了工业用裂解碳九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规范。技术指标涵盖密度、馏程、硫含量、溴指数等关键参数,例如密度要求控制在0.850~0.900g/cm³,硫含量≤100mg/kg,以确保产品作为化工原料的稳定性。标准适用于乙烯装置副产碳九馏分,主要用于合成树脂及抽提苯乙烯等工艺。
2.SH/T 1825-2019
针对工业用碳九芳烃,该标准明确了芳烃总含量、甲苯不溶物、色度等指标。其中芳烃总含量需≥98%,甲苯不溶物≤0.05%,色度≤20号。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可精确分析苯乙烯、双环戊二烯等组分,为高端材料生产提供质量保障。
3.SH/T 1793-2015
作为检测方法标准,该文件规定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裂解碳九组成的操作流程。通过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定量分析,可实现烷烃、烯烃、芳烃等多组分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检测限低至0.01%,满足痕量成分分析需求。
4.SH/T 1804-2016
针对碳十粗芳烃,标准规定了馏程、铜片腐蚀、水分等指标。例如,初馏点≥180℃,95%馏出温度≤230℃,铜片腐蚀≤1级,确保产品在高温加工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5.SH/T 1805-2016
该方法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碳十粗芳烃中的烃类组分,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分离并定量分析C10~C14烃类化合物,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三、检测方法
当前裂解碳九检测以气相色谱法为核心技术,结合质谱、红外光谱等辅助手段。气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对样品进行高效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各组分信号,经数据处理后生成组分分布图谱。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同时检测多种烃类物质,检测周期约为4~6小时。
在实际操作中,需严格控制载气流速、柱温程序及进样量,确保分析结果的重复性与准确性。此外,标准要求使用标准物质进行仪器校准,并定期进行方法验证,以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对于复杂样品,可结合质谱法进行定性确证,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