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袜子检测标准有哪些核心更新?不合格判定需遵循哪些刚性原则?
答:
一、标准名称(2025年国内现行核心适用标准)
1.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2025年仍为强制性执行标准,覆盖袜子产品安全基础要求)
2.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针对36个月及以下婴幼儿袜子的专项安全标准)
3. FZ/T 73001-2016《袜子》(针织袜子产品质量核心标准,含常规性能与外观要求)
4. FZ/T 73055-2016《防脱散袜子》(功能性袜子专项技术标准,聚焦防脱散关键性能)
5. GB/T 39600-2025《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2025年实施的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更新标准,适用于袜子甲醛含量检测)

二、标准内容(核心技术要求与判定依据)
一.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该标准将袜子划分为B类(直接接触皮肤类)和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类),婴幼儿袜子需符合A类要求。甲醛含量限值为A类≤20mg/kg、B类≤75mg/kg、C类≤300mg/kg。pH值要求A类4.0-7.5、B类4.0-8.5、C类4.0-9.0,测定以0.1mol/L氯化钾溶液为萃取介质。耐干摩擦色牢度≥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3级,针织产品仅考核直向。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禁止检出,多色试样检测不超过三种颜色,阳性结果需按GB/T 17592用HPLC/DAD确认。
二.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专为婴幼儿袜子设定更严格的安全阈值,甲醛含量≤20mg/kg,重金属铅≤1.0mg/kg、镉≤0.1mg/kg。强制要求耐唾液色牢度≥4级,色牢度试验采用单纤维贴衬。产品需标注“婴幼儿用品”字样,纤维含量标注允许微量未明示纤维≤0.5%。未经过染色或印花工艺的产品,可不检测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三. FZ/T 73001-2016《袜子》
明确袜子尺寸偏差要求,长度、宽度误差≤±3%,水洗尺寸变化率经向、纬向均≤±3%。物理性能方面,顶破强力≥180N,起毛起球等级≥4级,马丁代尔耐磨次数≥10000次。外观质量要求无破洞、跳针、脱线等功能性缺陷,针距均匀,袜筒无扭曲,印花无错位、晕染。缝线迹强力需满足穿着使用要求,线头外露长度不超过2mm。
四. FZ/T 73055-2016《防脱散袜子》
核心考核防脱散性能,袜口、袜尖、袜跟部位脱散长度≤10mm,横列脱散不超过3横列。弹性回复率要求3次拉伸循环后变形率≤8%,袜口拉伸至150%后能快速回弹,无松弛或过紧现象。产品需通过模拟穿戴测试,确保日常穿着中不出现边缘脱线、结构松散问题。
五. GB/T 39600-2025《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
2025年实施的更新标准,废止传统干燥器法,统一采用1m³气候箱法检测甲醛释放量。袜子甲醛释放量限值对应ENF级≤0.015mg/m³、E1级≤0.05mg/m³,其中E1级产品禁止用于婴幼儿相关用途。检测需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中进行,平衡时间不少于12小时。
三、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方法
袜子检测是保障消费安全、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既能防范甲醛、致癌染料等有害物质侵害人体健康,又能确保产品性能符合使用需求。检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方法,按GB/T 10111-2008要求选取代表性样品,避免批量质量偏差。检测流程先外观检验,在500-1000勒克斯光照下核查缺陷,再进行内在质量检测,包括纤维含量(按FZ/T 01057系列标准)、pH值(GB/T 7573)、色牢度(GB/T 3920、GB/T 5713)等项目。有害物质检测优先开展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等关键指标,阳性结果需二次确认。检测机构需具备CMA/CNAS资质,3-7个工作日完成检测并出具报告,检验项目任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产品不合格,A类项目不合格属严重不合格,禁止流入市场。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