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GB/T 42464—2023《豆豉质量通则》及关联标准解读 现行标准有哪些核心要求?检测如何保障豆豉品质?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42464—2023,《豆豉质量通则》
2. GB 1352,《大豆》
3.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4. GB 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5. GB 5009.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42464—2023《豆豉质量通则》
本标准由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2023年3月17日发布并实施,适用于豆豉生产、检验及销售。界定豆豉为以大豆为原料,经蒸煮、制曲、发酵制成的干态、半干态或稀态颗粒状制品。按水分含量分类:干态≤35.0g/100g,半干态35.0~50.0g/100g,稀态50.0~70.0g/100g。感官要求统一为色泽均匀(黑褐色至淡黄色)、具特有豉香、味鲜咸淡适口、无肉眼可见杂质。理化指标中,氨基酸态氮干态≥0.80g/100g、半干态≥0.30g/100g、稀态≥0.25g/100g,氯化物均≤15g/100g。规定组批为同天同品种产品,出厂检验含感官、水分等5项,型式检验每半年一次,抽样需6瓶(袋)且总量≥1.2kg。
二. GB 1352《大豆》
作为豆豉主要原料标准,明确大豆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指标(色泽、气味、杂质等)和理化指标(水分、不完善粒含量等),豆豉生产所用大豆需符合此标准规定,是保障豆豉基础品质的前置条件。
三.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规定食品水分测定方法,豆豉检测采用其中“第一法 直接干燥法”。该方法通过样品在101~105℃干燥至恒重,依据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为判定豆豉所属干态、半干态或稀态类别提供数据支撑。
四. GB 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确立氯化物检测方法,豆豉中氯化物(以NaCl计)含量需依此标准检测,确保结果不超过15g/100g的限值。检测原理基于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通过消耗体积计算氯化物含量,精准控制豆豉咸度及品质。
五. GB 5009.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提供氨基酸态氮检测方法,该指标直接反映豆豉鲜味及发酵程度,不同形态豆豉的氨基酸态氮限值需按此标准检测确认。检测结果是判定豆豉风味品质是否达标的核心依据之一。
三、检测的重要性与方法
检测是豆豉质量管控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及市场准入要求。其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原料筛查,依GB 1352检验大豆,从源头杜绝不合格原料流入生产;二是过程与成品把控,通过感官检验(取10g样品自然光下观色、闻香、尝味)及理化检测,确认水分、氨基酸态氮等指标达标;三是合规验证,按检验规则完成出厂与型式检验,响应监管要求。检测方法严格依托标准,水分用直接干燥法,氯化物用滴定法,氨基酸态氮用专用检测法,多指标协同检测可全面保障豆豉品质稳定、安全合规,维护行业质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