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米制品检测标准有哪些?2025年有哪些新实施的国标与行标?检测重点涵盖哪些方面?
答:
一、标准名称
本部分汇总2025年实施及现行核心大米制品检测标准,覆盖原料大米、加工制品及关键指标测定,含最新发布的国标与行标。
1. GB/T 15683-2025 粮油检验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2. QB/T 8123-2025 熟制冷藏米面制品
3. QB/T 2652-2025 米粉(米线)
4. GB/T 1354-2018 大米
5. GB 276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15683-2025 粮油检验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该标准为2025年1月24日发布、8月1日实施的推荐性国标,中国标准分类号X04,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由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主管归口。标准规定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ISO、IEC相关国际标准技术内容,适用于各类大米及大米制品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检测,为评估大米食用品质与加工适用性提供技术依据。
二. QB/T 8123-2025 熟制冷藏米面制品
2025年4月10日由轻工行业发布,11月1日实施,归属于X11粮食加工与制品分类。标准明确熟制冷藏米面制品的术语定义、分类,涵盖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冷藏熟制产品。技术要求包含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同时规定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为产品生产、检验及监管提供统一依据。
三. QB/T 2652-2025 米粉(米线)
2025年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6年5月1日实施,替代原QB/T 2652-2004标准。标准适用于预包装米粉(米线)及其制品,规定原辅料要求、生产加工过程控制、技术指标,描述试验方法,明确检验规则与包装贮存要求,细化产品分类标准,为米粉制品质量管控提供全面技术规范。
四. GB/T 1354-2018 大米
现行推荐性国标,规定大米的质量指标与分级要求。理化指标中,籼米水分限量≤14.5%,粳米≤15.5%;分级标准显示一级大米碎米率≤10%,总杂质≤0.25%。感官要求涵盖外观整齐度、色泽透亮性、无明显色差杂质等,同时明确储存稳定性相关技术要求,是大米原料质量检测的核心依据。
五. GB 276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现行强制性国标,规定大米及制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限量。其中镉限量为普通大米≤0.2mg/kg,糙米≤0.4mg/kg;无机砷≤0.2mg/kg。部分米制品企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严要求,如铅限量<0.2mg/kg,该标准为大米制品安全风险防控的核心依据。
三、检测重要性与核心方法
大米制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消费者健康与行业规范发展。通过检测可及时管控原料污染、工艺缺陷导致的质量问题,如重金属残留、微生物超标等风险,同时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为生产优化与监管执法提供支撑。
检测方法需依据对应标准执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采用GB/T 15683-2025规定方法;水分测定按GB 5009.3执行,采用105℃恒重法;重金属检测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ICP-MS,如GB 5009.12测定铅含量;微生物检测遵循GB 4789系列,菌落总数、沙门氏菌等致病菌采用对应培养计数法;真菌毒素检测用HPLC或ELISA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等指标。检测需由具备CMA、CNAS资质机构实施,按抽样规则取代表性样品,经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核验形成报告,确保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