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2025 孜然检测最新国家标准是什么?GB/T全文解读

日期:2025-09-08 13:42:43 浏览:39
内容简介:问:2025年孜然检测的最新国家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如何保障孜然质量?答:一、标准名称1. GB/T 22267-2017《孜然》2. GB/T 12729.5-2020《香辛料和调味品 外来物含量的测定》3. 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4. 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5. GB 4789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

问:2025年孜然检测的最新国家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如何保障孜然质量?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2267-2017《孜然》

2. GB/T 12729.5-2020《香辛料和调味品 外来物含量的测定》

3. 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4. 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5. GB 4789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025 孜然检测最新国家标准是什么?GB/T全文解读

二、标准内容

1. GB/T 22267-2017《孜然》:该标准规定了孜然(Cuminum cyminum L.)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和标志,适用于孜然的质量评定及其贸易。在技术要求方面,对孜然的色泽、组织状态、气味等感官指标作出规定,如色泽应具有该产品固有的色泽,组织状态由孜然的果实组成,果实带有两个相的延伸分果,分果大小依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呈浅暗灰色至淡棕色,带有五条细浅主棱纹和四条宽的深色次棱纹,气味应芳香浓郁。在试验方法上,明确了针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方式,例如通过眼观来判定色泽和组织状态,通过鼻嗅来确定气味。包装和标志方面,要求包装应符合相关规定,标志需清晰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

2. GB/T 12729.5-2020《香辛料和调味品 外来物含量的测定》:此标准规定了香辛料和调味品外来物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特定的操作流程,能够准确测定孜然中是否存在如石子、毛发等外来杂质,从而评估孜然的纯净度。测定过程包含样品的采集、预处理以及对外来物的识别与计数等步骤,严格的测定方法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 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水分含量对孜然的保存和品质影响显著。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孜然水分检测。通常要求孜然水分≤12%,水分过高易导致霉变。常见的测定方法有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等,通过精准测定水分含量,可有效控制孜然的质量风险。

4. 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该标准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可评估孜然中泥沙等无机杂质的污染程度。总灰分反映了食品经灼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总量,酸不溶性灰分则主要针对难以被酸溶解的杂质。通过测定灰分,能判断孜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受到无机杂质的污染,保障产品质量。

5. GB 4789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该系列标准涵盖了对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法。在孜然检测中,通过这些标准可检测微生物数量是否超标。微生物超标可能引发孜然变质、产生异味,甚至危害人体健康。严格按照该系列标准检测,能确保孜然的微生物安全性。

三、检测重要性、意义、方法、作用

孜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通过检测可筛查出微生物超标、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问题,防止有害孜然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健康。从质量控制角度,能确保孜然符合相关标准,保证产品品质稳定,提升市场竞争力。

检测方法包含多种。感官检测通过眼观、鼻嗅、口尝等方式判断孜然的色泽、气味、滋味等;理化检测如上述的水分、灰分、外来物含量测定等;微生物检测运用GB 4789系列标准方法检测微生物指标;污染物检测针对重金属(铅、砷、镉等)残留、农药残留(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依据GB 5009系列、GB 23200系列等标准执行。检测作用在于为孜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质量依据,促使企业规范生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