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抑菌内裤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
2. GB/T 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3. 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4. QB/T 2881-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5. GB/T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二、标准内容
1.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
GB/T 20944.3-2008规定了采用振荡法测定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类纺织材料及其制品。检测时,将试样与菌液在振荡条件下接触一定时间后,测定菌液中的活菌数变化,计算抑菌率。标准要求抑菌率≥70%为合格,≥90%为良好。检测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2. GB/T 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GB/T 31713-2015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要求。标准要求抗菌纺织品不得检出致病菌,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g,真菌菌落总数≤100 CFU/g。同时规定了重金属、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标准还要求抗菌纺织品经50次洗涤后,抗菌率仍应≥90%。
3. 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FZ/T 73023-2006规定了抗菌针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标准要求抗菌针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80%,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70%。标准还规定了抗菌针织品的耐洗性能要求,经50次洗涤后,抗菌率应≥70%。
4. QB/T 2881-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QB/T 2881-2013规定了鞋类和鞋类部件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鞋类和鞋类部件。标准采用贴膜法,将试样与菌液接触24小时后,测定菌落数变化,计算抑菌率。标准要求抑菌率≥70%为合格,≥90%为良好。检测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5. GB/T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 15979-2002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要求。标准要求抗菌产品不得检出致病菌,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g,真菌菌落总数≤100 CFU/g。标准还规定了pH值、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等指标的要求。对于抗菌性能,标准要求抑菌率≥90%。
三、抑菌内裤检测方法
抑菌内裤的检测主要采用振荡法和贴膜法。振荡法适用于检测纺织品整体抗菌性能,将试样与菌液在振荡条件下接触一定时间后测定菌液中的活菌数变化。贴膜法适用于检测局部抗菌性能,将试样与菌液接触24小时后测定菌落数变化。两种方法均需计算抑菌率,并根据标准要求判定合格与否。检测时需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检测报告应包括试样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结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