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岩钉检测标准有哪些更新?如何依据GB/T标准进行岩钉检测?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2. SL/T 377-2025《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
3. DBJ/T 13-467-2024《岩土扩孔锚杆锚固技术标准》
4. JTG/T 3612-202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涉及岩钉部分相关内容)
5. CECS 22:202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二、标准内容
一. GB 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该规范对岩土锚杆的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做出规定。在设计上,明确了不同类型岩土锚杆(如拉力型、压力型等)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计算,要考虑岩土体与锚固体间的粘结强度等因素。在施工方面,规定了锚杆钻孔、杆体安装、注浆等工序的技术要求,像注浆材料的性能指标、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都有明确数值要求。监测部分则涵盖了锚杆的应力监测、变形监测等,要求在施工期和使用期按规定频率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锚杆工作状态。
二. SL/T 377-2025《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各类地下洞室、边坡、基础及其他建筑物的锚喷支护设计与施工。与旧标准相比,新增了锚杆支护设计、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以及原位监测和锚喷施工监测等内容。对围岩分类进行了更科学细致的规定,基于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状态、地下水活动状态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五个因素综合评分确定围岩类别,从而合理选择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案。在高应力、软弱围岩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对锚喷支护的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有更针对性的规定,以保障工程安全。
三. DBJ/T 13-467-2024《岩土扩孔锚杆锚固技术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含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计、施工、监测、检验与验收等板块。设计中明确扩孔锚杆锚固体直径需依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及现场试验确定,在不同岩土层中对扩孔方式有相应规定,如岩层中扩孔段宜采用机械扩孔,土层中可采用机械扩孔或高压喷射扩孔。在施工方面,对扩孔锚杆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防护措施有明确要求,如永久性扩孔锚杆用于强腐蚀环境时,需进行专项防腐设计。监测部分规定了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与数量、监测仪器与方法、监测周期与频率、监测预警值和信息反馈等内容,且明确了临时性和永久性扩孔锚杆的监测周期。
四. JTG/T 3612-202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涉及岩钉部分相关内容):针对公路隧道中岩钉的设计和应用,规定了岩钉在不同围岩条件下的布置原则,如间距、长度等参数需根据围岩等级、隧道跨度等因素确定。对岩钉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与隧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相关联,确保岩钉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发挥锚固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对岩钉安装的质量控制指标有明确规定,如安装角度偏差范围等。
五. CECS 22:202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涵盖了岩土锚杆(索)从设计到施工及验收的全流程规定。设计上,对锚杆(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施工中对锚杆(索)的制作、安装、张拉锁定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如张拉锁定的荷载值和锁定时间等参数。验收时对锚杆(索)的质量检验项目、抽样数量和检验方法等都有具体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检测重要性,方法,作用,流程
岩钉检测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确保岩钉在实际使用中满足设计要求,保障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方法包括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无损检测如声波反射法,可检测全长粘结型锚杆的入孔长度和注浆密实度,以及其他类型锚杆的入孔长度。检测时,通过采集分析仪、激振器和传感器等设备,按照规定的参数设置和操作流程进行检测,分析波形来判断锚杆质量。破坏性检测如锚杆拉拔力试验,能确定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或判定其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时锚杆杆体受力不宜超过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75%或屈服强度标准值的80%。检测流程一般为检测前准备,包括选择合适设备、确定检测参数等;现场检测,按规范操作采集数据;检测数据分析,根据检测方法对应的分析方法判断岩钉质量是否合格。检测要求涵盖检测设备需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检测人员具备专业资质,检测过程严格遵循标准规范等,以此保证岩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