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塑料制品检测标准有哪些新规定?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塑料制品检测为何重要?
答:
一、相关标准列举
1. 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2. 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
3. GB 31604.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
4. GB/T 18006.1《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5. GB/T 24693《聚丙烯饮用吸管》
二、标准内容介绍
一. 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该标准适用范围广泛,包含树脂、树脂共混物、塑料材料(如各种塑料粒子、切片、母料、片材)、塑料制品、未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制品,也适用于食品接触用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感官要求与2016版旧标准一致。在理化指标方面,对于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若总迁移超过限量,需增加三氯甲烷提取步骤,以此提高总迁移的合格率;且此类淀粉基塑料无需测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要求与2016版旧标准相同。新增芳香族伯胺迁移项目,迁移总量不得检出(检出限0.01mg/kg)。脱色试验更新了检测方法,采用比色卡,使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在附录清单中,如PP(原74号树脂)删除注3,且明确不得用于生产婴幼儿专用产品;PEI、PSU的双酚A迁移限值从0.6mg/kg降低为0.05mg/kg,同样不得用于生产婴幼儿专用产品。关于标签标识,只需要符合GB 4806.1的通用要求即可,不再要求标示树脂的复杂中文名称。
二. 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适用于制作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树脂及树脂共混物,包括未经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及其共混物。生产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的原料应能确保塑料制品在正常及预期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允许使用的树脂应符合附录A及相关公告的规定,单体及其他起始物的特定迁移限量、特定迁移总量限量、最大残留量等理化指标也应符合附录A及相关公告的规定。以PP为例,有其特定的使用限制,如不得用于接触某些特定食品等。
三. GB 31604.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方法。通过这些测定方法可准确检测树脂中提取物的情况,为判断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塑料制品原材料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四. GB/T 18006.1《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作出规定。对于食品接触用聚丙烯材质的一次性餐饮具,在外观、尺寸偏差、物理机械性能、卫生性能等方面都需满足相应要求,如外观应平整光滑、无飞边、无气泡等;卫生性能方面需符合相应微生物指标及理化指标等。
五. GB/T 24693《聚丙烯饮用吸管》:针对聚丙烯饮用吸管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进行规范。要求吸管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规定,外观应光滑、无异味、无杂质,物理性能方面如耐温性能、抗压性能等需达到相应标准,卫生指标也需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要求。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检测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塑料制品具有重要作用,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包装等制品的质量安全,避免有害物质迁移至食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保护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检测方法涵盖多方面,感官检测需确保制品无异味、无异色、外观清洁。理化检测包括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以评估可溶性有机物含量;重金属检测,重点控制铅等重金属含量;迁移量检测,采用4%乙酸、20%乙醇、95%乙醇和异辛烷等食品模拟物,模拟不同食物环境,检测制品在不同条件下有害物质的迁移情况。还需进行脱色试验,防止颜色脱落影响食品。对于原材料树脂,则依据相应标准测定提取物等指标,综合判断制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