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混凝土脱模剂检测有哪些国家标准?遵循哪些规范才能确保检测准确性?
答:
一、标准名称(混凝土脱模剂检测相关的国内标准)
1. GB/T 14803-2003《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
2. JC/T 949-2005《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
3. 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包含脱模剂相关检测要求)
4. JG/T 223-201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部分条款涉及与脱模剂配合使用的检测)
5. 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涉及脱模剂使用中的检测依据)
二、标准内容(各标准的详细规定)
一. GB/T 14803-2003《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该标准明确了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的分类,分为矿物油型、乳化型、化学反应型三类。对其技术要求作出规定,如外观方面,矿物油型应呈均匀油状液体,无机械杂质;乳化型应呈均匀乳状液,放置24h允许轻微分层,摇动后能恢复均匀状态。在性能指标上,脱模效果需达到试块表面光滑,无蜂窝麻面,无粘模现象;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28d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95%。此外,还规定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二. JC/T 949-2005《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此标准适用于预制混凝土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脱模剂。对脱模剂的物理性能提出要求,如乳化型脱模剂的pH值应在6-9之间,固含量偏差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在脱模性能方面,要求脱模剂能使混凝土制品顺利脱模,制品表面无损伤、无粘皮,且脱模剂在模板上的残留量应符合规定。对于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定脱模剂不应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差不应超过±90min,终凝时间差不应超过±120min;28d抗压强度保留率不应低于90%。同时,明确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
三. 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该标准虽主要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但其中包含了与脱模剂相关的检测要求。当脱模剂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加剂使用时,需符合标准中关于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通用规定。例如,在减水率方面,若脱模剂兼具减水功能,其减水率需达到相应等级要求;在含气量上,使用脱模剂后混凝土的含气量变化应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含气量过大影响混凝土强度。此外,标准还规定了外加剂中氯离子、碱含量的限量,脱模剂也需满足这些要求,以防止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腐蚀。
四. JG/T 223-201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部分条款涉及与脱模剂配合使用时的检测。当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脱模剂共同使用于混凝土中时,需检测两者的相容性。要求混合后的溶液无分层、沉淀现象,且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无不利影响。具体而言,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应符合规定,30min坍落度损失不应大于30mm;28d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110%。同时,规定了相容性试验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五. 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该规范涉及脱模剂使用中的检测依据,强调在使用脱模剂过程中,需对其效果进行持续检测。要求定期检测脱模剂对混凝土表面质量的影响,确保混凝土制品表面平整度、光洁度符合设计要求;检测脱模剂对模板的保护作用,避免因脱模剂性能不佳导致模板损坏。此外,规范还规定了脱模剂使用前的检验流程,需对其外观、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混凝土脱模剂检测的作用在于确保脱模剂性能符合要求,保障混凝土制品质量。通过检测可验证脱模剂的脱模效果,避免因脱模不良导致制品表面缺陷;同时,检测其对混凝土强度、凝结时间等性能的影响,防止因脱模剂使用不当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观察脱模剂的状态是否符合标准;性能试验,如脱模效果试验,通过制作混凝土试块并脱模,检查试块表面状况;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测定使用脱模剂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等指标;此外,还包括对脱模剂化学成分的检测,如氯离子含量、pH值等,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