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热熔胶检测国家标准GB/T规范在2025版有哪些更新?对检测工作带来什么影响?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3327-2025《机织粘合衬》
2. GB/T 2794-2022《胶粘剂黏度的测定》
3. GB/T 7124-2022《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
4. GB/T 15332-2020《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
5. HG/T 3697-2016《纺织品用热熔胶粘剂》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23327-2025《机织粘合衬》:此标准于2025年2月28日发布,2027年3月1日实施,替代GB/T 23327 - 2009。相较于旧版,范围有所更改;增加机织粘合衬定义与产品标记。理化性能方面,新增纬密偏差率、组合试样蒸汽熨烫后尺寸变化率、上胶量偏差率、色牢度考核项目,剥离强力增加2.5cm试样宽度考核指标,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组合试样干热尺寸变化率考核指标也有更改。外观质量上,更改纬斜、局部性疵点考核指标,增加掉粉要求并按幅宽偏差、色差、纬斜等章节编写。同时删除部分旧测试方法附录,增加新的组合试样洗涤后外观相关内容。
二. GB/T 2794-2022《胶粘剂黏度的测定》:2022年10月14日发布,2023年5月1日实施,代替GB/T 2794-2013。新标准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整黏度测试范围,对旋转黏度计法等测试方法的操作流程与参数进一步细化,如对转子选择、温度控制精度等作出更明确规定,以提高测试准确性与重复性。同时,鼓励使用环保材料用于胶粘剂制备过程中的黏度测定相关环节。
三. GB/T 7124-2022《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2022年10月12日发布,2023年5月1日实施,替代GB/T 7124-2008。新增数字式试验机数据采集要求,细化试样制备环境控制参数,如对温度、湿度的允许波动范围作出更精准规定。引入统计学方法处理测试数据,明确不同基材(如金属、塑料、木材等)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表面清洁方式、打磨程度等,以确保测试结果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
四. GB/T 15332-2020《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采用环球法测定热熔胶粘剂软化点。规定将试样装入特定尺寸的铜环中,在加热介质(如甘油等)以一定速率升温过程中,记录钢球在规定负荷下下落一定距离时对应的温度,即为软化点。对仪器设备(如加热装置升温速率精度、铜环与钢球尺寸规格等)及试验操作步骤(如试样装填方式、温度测量位置等)有明确且严格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五. HG/T 3697-2016《纺织品用热熔胶粘剂》:规定纺织品用共聚酰胺类、共聚酯类、聚乙烯类等热熔胶粘剂的术语定义、产品分类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产品分类明确,标记包括类别、熔体流动速率、粒度范围、熔融温度等部分。技术要求涵盖外观、熔体流动速率、粒度、熔融温度、剥离强度、耐水洗等指标。例如,对不同类别胶粘剂的熔体流动速率范围、粒度大小分布等有具体数值规定,对耐水洗性能也根据不同类别设定不同测试条件与合格判定标准。
三、检测意义,方法,作用,
热熔胶检测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检测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保障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如纺织、服装制造等)的性能表现。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检测可监控生产工艺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减少次品率。
检测方法多样,针对不同标准指标有相应测试手段。如黏度测定采用旋转黏度计法、落球式黏度计法等;拉伸剪切强度测定需按规定制备试样,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软化点测定按环球法操作。
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采集、状态调节、按标准方法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判定等步骤。样品采集需具有代表性,状态调节要满足标准规定环境条件。测试过程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数据记录准确,按统计学方法处理并依据标准判定合格与否。检测要求检测人员熟悉标准与操作方法,检测设备定期校准维护,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热熔胶产品质量把控提供有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