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色漆检测国家标准GB有哪些重要内容?色漆检测在实际应用中有何作用?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1725-2007《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2. GB/T 9272-2007《色漆和清漆 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分数》
3. GB/T 9286-2021《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4. GB/T 1731-2020《漆膜、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
5. GB/T 41954-2022《色漆和清漆 内墙涂层现场质量评定试验方法》
二、标准内容
1. GB/T 1725-2007《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通过在一定温度下将试样加热干燥至恒重,以测定色漆、清漆和塑料中不挥发物含量的方法。具体操作时,称取一定量的试样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放入规定温度的烘箱内干燥,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值,此时剩余物质的质量占试样初始质量的百分数即为不挥发物含量。例如,对于一般色漆,烘箱温度通常设定为(105±2)℃ 。该标准有助于准确掌握涂料中有效成分的比例,对涂料质量控制和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2. GB/T 9272-2007《色漆和清漆 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分数》:此标准描述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确定涂料不挥发物体积分数的方法。首先需制备符合规定的干涂层试板,然后使用合适的密度测量仪器,如比重瓶法或浮力法等,测量干涂层的密度。再结合涂料的不挥发物质量分数(可通过GB/T 1725等方法测定),经计算得出不挥发物体积分数。这一数据对于评估涂料在施工后的实际成膜体积,以及判断涂料的遮盖力和耐久性等性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3. GB/T 9286-2021《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主要用于评估色漆和清漆涂层对底材的附着力。试验时,使用专用的划格刀具在涂层表面切割出一定规格的方格图形,切割深度需穿透涂层至底材表面。切割完成后,用软毛刷沿方格对角线方向轻轻刷5次,再用胶带粘贴在划格区域,然后以垂直于涂层表面的方向快速撕下胶带。通过观察方格区域内涂层的脱落情况,依据标准规定的附着力等级进行评定,如0级表示涂层无脱落,附着力最佳,随着等级升高,涂层脱落情况逐渐严重,附着力变差。该试验方法操作简便,是检测涂层附着力的常用手段。
4. GB/T 1731-2020《漆膜、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规定了测定漆膜和腻子膜柔韧性的方法。通常采用柔韧性测试仪,将涂有漆膜或腻子膜的试板在不同直径的轴棒上进行弯曲,在规定的弯曲速度下,观察漆膜或腻子膜是否产生开裂、剥落等现象。能承受的轴棒直径越小且不出现上述缺陷,则表明漆膜或腻子膜的柔韧性越好。例如,对于一些装饰性涂料的漆膜,要求在较小直径轴棒弯曲时仍保持良好状态,以适应不同施工环境和使用需求。
5. GB/T 41954-2022《色漆和清漆 内墙涂层现场质量评定试验方法》:包含两种用于评价内墙涂层质量的现场试验方法。现场可清洁性(污渍去除)试验适用于评定颜料体积浓度在一定范围和临界颜料体积浓度之间的涂料的涂层质量,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污渍污染,采用规定的清洁方法和工具,观察涂层表面污渍去除的难易程度和清洁后涂层的外观变化来评定质量。现场耐湿擦洗性试验方法适用于评定PVC浓度接近或高于CPVC的涂料的涂层质量,通过在规定条件下对涂层进行多次湿擦洗,记录擦洗至出现露底等失效现象时的擦洗次数,以此衡量涂层的耐湿擦洗性能。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色漆检测的作用在于确保色漆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通过检测不挥发物含量、不挥发物体积分数等,可监控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保证涂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遮盖力等。附着力、柔韧性以及内墙涂层现场质量等检测项目,则有助于评估涂层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如涂层是否易脱落、能否适应不同环境应力以及满足室内装饰的耐久性和清洁性要求等。
检测方法主要依据上述各类标准进行规范操作,涉及物理性能测试,如密度测量、弯曲试验等;化学性能测试,如不挥发物含量测定;以及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的试验,如划格试验、现场质量评定试验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检测,能够为色漆产品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促进色漆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