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建筑密封胶检测有哪些关键标准?密封胶检测的作用与方法有哪些新变化?
答:
一、相关标准列举
1. GB 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2. GB/T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3. JC/T 885—2016《建筑用防霉密封胶》
4. GB/T 13477.25—2024《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25部分:耐霉菌性的测定》
5. GB/T 35609 - 2025《绿色产品评价 防水与密封材料》
二、标准内容介绍
一. GB 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在性能要求方面,涵盖下垂度、表干时间、硬度、拉伸粘结性(包括23℃、90℃、 - 30℃、浸水后等不同条件下)、热老化等项目。比如,下垂度要求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垂直放置时下垂度不超过3mm,水平放置时无变形;拉伸粘结性在不同条件下,粘结破坏面积不应超过50%等,以此确保硅酮结构密封胶在建筑结构应用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 GB/T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此标准针对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对其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作出规定。要求包括表干时间、弹性恢复率、拉伸模量、浸水后定伸粘结性、烷烃增塑剂、VOC含量等指标。其中,弹性恢复率要求不低于80%,以此保证密封胶在接缝变形后能有效恢复,维持密封性能;拉伸模量在不同位移级别下有相应的数值要求,用以衡量密封胶抵抗拉伸变形的能力。
三. JC/T 885—2016《建筑用防霉密封胶》:规定了建筑用防霉密封胶的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性能要求涉及外观、密度、挤出性、适用期、表干时间、弹性恢复率、拉伸模量、定伸粘结性、浸水后定伸粘结性、热老化、防霉性能等。例如,防霉性能需达到一定的等级标准,通过特定的霉菌培养试验,验证密封胶在潮湿环境下抵抗霉菌生长的能力,保障在如卫生间、厨房等易潮湿环境中的使用效果。
四. GB/T 13477.25—2024《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25部分:耐霉菌性的测定》:该标准提供了建筑密封材料耐霉菌性测定的方法。通过优化样品尺寸,选择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9种霉菌,改进接种方式及前处理方法,进行28d的试验周期(特殊要求可延长),采用波长253.7nm、辐照强度70μW/cm²的紫外灯对试件两面分别照射20min等规定流程,科学严谨地评估密封材料的耐霉菌性能,为在潮湿且易滋生霉菌环境中使用的密封材料提供了专业的测试依据。
五. GB/T 35609 - 2025《绿色产品评价 防水与密封材料》:界定了防水与密封材料中“密封胶”等产品的术语定义及分类,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要求涵盖生产企业和产品两方面。在有害物质清单方面,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名称/缩写进行调整,删除DINP和DIDP两类物质,增加短链氯化石蜡限制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新增“低碳属性”一级指标,原有的“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品质属性”四个一级指标也进行了修订。二级指标要求分为“绿色标杆产品”和“绿色产品”两级,分别对产品的绿色性能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引导行业向绿色化发展。
三、检测的作用及方法
密封胶检测作用关键。在质量控制方面,通过检测确保密封胶产品质量符合标准,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建筑、工业等领域使用安全。如在建筑幕墙中,合格的密封胶可有效防止渗漏,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与美观。在性能评估上,能准确掌握密封胶的各项性能指标,为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产品提供依据,像在高温环境的工业设备密封,就需选用耐高温性能达标的密封胶。
检测方法多样。物理性能检测包含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等测试,通过相应标准试验方法,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设备获取数据。化学特性分析涉及固化时间、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等检测,如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VOC含量。耐候性测试通过紫外老化试验箱、湿热老化箱等模拟不同环境条件,检测密封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