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预埋件检测有哪些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对工程质量有何影响?
答:
一、标准名称(涵盖建筑、机械等领域常用的预埋件检测标准)
1.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JGJ 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3. 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4. JB/T 10544-201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5. GB 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
二、标准内容
一.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该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其中对预埋件的验收做出明确规定,预埋件的位置偏差应符合要求,如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10mm,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预埋件锚固钢筋的长度偏差不应超过+10mm、-5mm,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25mm。对预埋件的外观质量也有规定,不得有裂缝、变形等严重缺陷。
二. JGJ 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此规程针对钢筋机械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涉及预埋件中钢筋连接部分。规定了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相应等级要求,Ⅰ级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且断于接头或钢筋母材时均满足要求;Ⅱ级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同时,对接头的变形性能也有要求,如Ⅰ级接头的残余变形不应大于0.1mm,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应小于3.0%。
三. 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焊缝超声检测的技术要求、检测等级和评定方法。对于预埋件与基体连接的焊缝检测,根据检测等级不同,要求也不同。例如,检测等级为B级时,探头的折射角应在35°-70°范围内,检测灵敏度需按规定的试块进行校准,对于缺陷的评定,当缺陷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时,需记录其位置、幅度和指示长度,当存在超过判废线的缺陷时,焊缝判定为不合格。
四. JB/T 10544-201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适用于建筑钢结构工程中预埋件与钢结构连接的焊接施工及质量检验。要求预埋件焊接前,应对焊条、焊丝等焊接材料进行验收,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焊接时,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温度根据钢材牌号确定,如Q355钢的预热温度不应低于80℃。焊接后,焊缝的余高应在0-3mm之间,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偏差不应超过±1mm。
五. GB 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该规范对钢结构焊接相关的预埋件连接做出详细规定。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按规范执行。对于预埋件与钢结构的角焊缝,其计算厚度应根据焊脚尺寸确定,当焊脚尺寸为8mm时,计算厚度为5.6mm。焊接完成后,应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等缺陷,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连续咬边长度不应大于100mm,且每100mm焊缝内咬边总长不应大于25mm。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预埋件检测是保障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能及时发现预埋件在材质、尺寸、连接强度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因预埋件失效导致结构坍塌等安全事故。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查看预埋件表面是否有裂纹、变形等缺陷;尺寸测量,使用卡尺、卷尺等工具测量预埋件的长度、宽度、厚度及位置偏差,如预埋钢板的平面位置偏差应控制在10mm内;力学性能检测,通过拉力试验测定预埋件锚固钢筋的抗拉强度,要求其抗拉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焊缝检测,采用超声检测或磁粉检测等方法检查焊缝内部质量,超声检测可探测焊缝内部的裂纹、气孔等缺陷,确保焊缝质量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