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烟道检测有哪些最新标准?这些标准对检测的具体指标和流程有何规定?
答:
一、标准名称(涵盖工业与民用建筑烟道检测的主要现行标准)
1. 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 GB 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JGJ/T 441-2018《建筑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4. 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5. DB11/ 139-201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二、标准内容
一. 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锅炉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中,新建燃煤锅炉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为30mg/m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为200mg/m³(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为200mg/m³(燃气锅炉)。同时,明确了监测频次和采样方法,要求企业每年至少进行1次自行监测,监测数据需保存3年以上。
二. GB 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此规范适用于建筑物内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包含烟道系统的安装与检测。对烟道的制作材料、尺寸偏差有具体要求,如钢板制作的烟道,其厚度应根据设计压力确定,当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500Pa时,厚度不应小于0.8mm。在验收时,需进行漏风量测试,系统风管的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正压系统风管的严密性试验压力为150Pa,负压系统风管的严密性试验压力为50Pa。
三. JGJ/T 441-2018《建筑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该标准针对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作出规定。对于机械排烟系统,要求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排烟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确定,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在验收阶段,需对排烟口的开启性能、排烟风机的运行参数等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排烟。
四. 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测定步骤及质量保证措施。采样点的布设需符合要求,对于圆形烟道,采样点应设在与气流垂直的直径上,当烟道直径小于0.3m时,可只设1个采样点;直径在0.3-0.6m时,设2个采样点;直径大于0.6m时,设4个采样点。采样时间应根据污染物浓度波动情况确定,每次采样时间不少于1小时,或在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3-4个样品。
五. DB11/ 139-201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作为地方标准,其排放限值较国家标准更为严格。新建燃煤锅炉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为10mg/m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为30mg/m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为50mg/m³。同时,对锅炉的燃料使用、烟气净化设施等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以适应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烟道检测的作用在于确保烟道系统运行符合环保与安全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人员健康和设备正常运行。检测方法主要依据相关标准执行,包括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采样时按照GB/T 16157-1996规定的布点方式和采样时间进行,使用符合标准的仪器采集烟气样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颗粒物浓度、气态污染物含量等指标,与标准限值对比,判断烟道排放是否达标。同时,对烟道的结构完整性、密封性等进行检查,确保系统无泄漏、阻力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