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脚手架检测标准在2025年有何最新要求?执行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要点?
答:
一、相关标准列举
1. GB 51210-201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2. 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3. JG/T 503-2016《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
4. JGJ/T 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5. DBJ/T 13-459-202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检测标准》(以福建省地方标准为例)
二、标准内容介绍
一. GB 51210-201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该规范对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作出统一规定。在设计方面,明确了荷载组合系数,例如永久荷载为1.2,可变荷载为1.4 。要求脚手架必须进行基础验收、分段验收和最终验收三个阶段,验收指标涵盖立杆垂直度(偏差应≤1/200H)、剪刀撑角度(需在45° - 60°之间)等共12项关键内容。同时规定脚手架结构设计安全系数钢管脚手架≥2.0,承重支撑架≥1.8,并考虑1.5倍冲击系数。
二. 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针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此规范明确了诸多构造要求。如剪刀撑角度应在45° - 60°,搭接长度≥1m 。立杆稳定性计算需考虑1.4 - 1.6的组合系数,连墙件需按两步三跨或三步三跨要求布置。扣件抗滑移性能方面,扭矩需达到40 - 65N·m,直角扣件抗滑力≥7.0kN,旋转扣件≥4.0kN 。步距偏差应控制在≤±20mm。
三. JG/T 503-2016《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主要针对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的质量作出规定。在工艺检验上,涵盖焊接质量、热浸镀锌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对支架构件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等也有严格要求,例如钢管壁厚等尺寸需符合相应精度范围,表面不得有明显裂纹、砂眼等缺陷。
四. JGJ/T 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规定了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要求。从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到拆除,各个环节都有详细规定。如明确了水平杆步距的标准为0.5m/1.0m两档,承载能力方面每个节点可达20kN 。对立杆间距、斜杆设置等都有相应要求,以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性。
五. DBJ/T 13-459-202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检测标准》(以福建省地方标准为例):适用于福建省内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装、使用安全检测。规定受检脚手架应具有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具备相符的防倾、防坠和同步控制装置,以及完整的安装、调试和使用记录且安装单位自检验收合格。检测项目分为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根据检测结果判定脚手架是否合格。检测时对现场环境温度(-15℃ ~ +40℃)、风速(不大于8.3m/s,即5级风)等也有要求。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脚手架检测作用显著。通过检测可预防坍塌事故,如检查杆件连接、连墙件设置等关键节点,消除结构失稳风险,过往五年脚手架事故中72%因连接失效导致。能保障作业安全,检查脚手板铺设、防护栏杆设置等,避免高空坠落事故,此类事故占建筑业死亡事故的53% 。还可确保施工质量,核查立杆垂直度、步距偏差等参数,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实测合格率需≥90%。
在检测方法上,材料质量检测可采用多种手段。如用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壁厚,在钢管两端及中间随机选取3个截面,每个截面测4个对称点,取最小值判定,偏差不得超过±0.36mm 。锈蚀检测可在锈蚀最严重部位截取试样,测量锈蚀坑深度不得超过0.18mm 。对于表面有涂层的旧钢管,可用超声波测厚仪穿透防锈漆层检测,测量前需打磨局部涂层校准。对扣件,用扭矩扳手施加40N·m扭矩,保载1min检查有无裂纹、变形,抗滑移测试时,扣件安装在专用试验机,施加1kN竖向荷载位移量不得超过7mm 。结构性能检测方面,可按1.5倍设计荷载进行分级加载的载荷试验法,监测结构变形数据;也可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如用超声波测厚仪(精度±0.1mm)评估钢管剩余壁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