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官方骑行镜检测标准规范包含哪些内容?这些规范对骑行镜的安全性和性能有怎样的影响?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7352-2010《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普通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后视镜,旨在规范后视镜性能与安装,保障骑行者后方视野清晰,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2. 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此标准将电动自行车头盔纳入其中,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提升了头盔的安全要求。
3. DB44/T 2068-2017《户外运动眼镜》
规定了单车骑行、登山、慢跑等户外运动时佩戴的平光防护眼镜的术语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等内容。
4. T/ZZB 3209-2023《骑行太阳眼镜》
针对以铝镁材质为主的骑行太阳眼镜,规定了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和质量承诺等。
二、标准内容
一. GB 17352-2010《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1. 性能要求:
- 反射面曲率半径:“r”值应不小于1000mm,且不大于1500mm,各基本曲率半径与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0.15r,任意点曲率半径与r值之差也不大于0.15r,确保反射面曲率均匀,图像变形一致,便于骑行者准确判断后方车辆情况。
- 反射率:按规定方法测定的标态反射率数值不应低于40%,昼夜两用功能的后视镜夜间位置反射率数值不应低于4%,保证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都能清晰反射后方景象。
- 抗撞击与弯曲性能:后视镜需具备一定的抗撞击和弯曲性能,以承受骑行过程中的外力冲击,保障使用安全。
2. 安装要求:
- 牢固性: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等情况下,后视镜安装应牢固,不会因震动、晃动而发生位移,能承受各种路况冲击,安装结构具有耐久性,整个使用周期内安装牢固性不受影响。
- 数量:摩托车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后视镜,特殊情况仅安装单侧后视镜时,需通过其他方式确保骑行者有足够后方视野范围。
- 位置:当方向把垂直于摩托车纵向中心平面,后视镜调整至正常位置时,镜面中心与摩托车纵向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80mm,保证骑行者获得足够宽度的后方视野。
二. 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1. 产品分类:按适用对象分为A类(摩托车乘员头盔,适用于摩托车乘员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和B类(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仅适用于最高时速不大于25km/h的电动自行车乘员);按形状分为1型(全盔)、2型(3/4半盔)、3型(1/2半盔)。
2. 技术要求:
- 护目镜:新增护目镜耐磨性要求,耐磨性测试后,护目镜应无影响使用的破损、凹陷等损坏,雾度应不大于10%,保障骑行视野安全;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85%,确保骑行者视野清晰。
- 吸收碰撞能量:根据不同类型头盔,对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要求进行了调整,试验后头盔壳体不得有“明显碎片脱落(容易脱落的部件除外)”现象。
- 耐穿透性能:质量为3kg的穿刺钢锥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体坠落对头盔进行穿透试验,反映头盔外壳及材料整体强度在碰撞过程中抵御尖锐物体的能力。
- 表面凸起结构:外表面应为流线型曲面设计,除固定护目镜的装置外,有超过5mm的硬质附着突出物时,应能通过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和摩擦力测试,防止事故中对佩戴者造成二次损伤。
三. DB44/T 2068-2017《户外运动眼镜》
规定了户外运动眼镜的一般要求,如外观应无明显缺陷,装配应牢固等;光学性能方面,屈光度、棱镜度等需符合相应规定;物理性能包括抗冲击性能、镜片与镜架结合强度等要满足测试要求;还对标志、包装等作出规定,以便消费者识别和产品流通。
四. T/ZZB 3209-2023《骑行太阳眼镜》
对骑行太阳眼镜的基本要求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技术要求涵盖光学性能(如透射比、棱镜度等)、机械性能(镜架强度、镜片抗冲击性等)、耐环境性能(耐汗液腐蚀、耐高温、耐低温等)。试验方法明确了各项性能指标的具体测试方式,检验规则规定了抽样、判定等程序,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也有相应规范,同时对质量承诺作出要求,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三、检测重要性及作用
检测骑行镜对于保障骑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依据上述标准进行检测,可确保骑行镜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在安全性方面,能保证后视镜提供清晰准确的后方视野,及时察觉后方车辆情况,减少交通事故风险;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吸收碰撞能量及耐穿透等性能检测合格,可有效保护骑行者头部免受伤害。在性能方面,检测能保证骑行太阳镜的光学性能良好,让骑行者视物清晰、不失真,机械和耐环境性能达标,使骑行镜在各种环境和使用条件下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延长使用寿命,为骑行者提供可靠的眼部防护装备,提升骑行体验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