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毽子检测标准有哪些?2025年又有哪些更新?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19851.21-2007《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21部分:毽球、花毽》
2. 《全民健身活动器材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11(涉及毽子安全相关部分)
3. 部分地区针对中考体育毽子项目制定的地方标准(如深圳中考体育毽子相关标准)
二、标准内容
1. GB/T 19851.21-2007:该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体育器材和场地中毽球、花毽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在结构尺寸与质量方面,毽球的羽毛宽32 - 35mm,插毛管高22 - 24mm,直径38 - 40mm,球高130 - 135mm,球重13 - 15g;花毽的羽毛宽30 - 32mm,插毛管高与毽球相近,直径略小为30 - 32mm,球高范围更广在130 - 180mm,球重同样13 - 15g 。在材质上,虽未明确规定具体材质,但从结构与使用场景推断,毽毛多采用鹅翎,因其韧性好、飞行稳定;毽垫需底面平整、有拉毛点,常用橡胶等材质,确保与地面有良好摩擦力且耐用。试验方法包含对结构尺寸测量、质量称重等基础试验,还有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的耐久性试验,如多次踢击测试,观察毽球羽毛是否易脱落、毽垫是否变形等;以及对毽球飞行稳定性的测试,通过特定高度抛踢,测量毽球飞行轨迹偏差等。标志方面要求产品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编号、生产厂家等信息,包装需保证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且包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
2. GB19272-2011(涉及毽子安全相关部分):对于中老年群体专用毽,从运动生物力学适配角度出发,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测试表明,特定设计使膝关节受力峰值降低28%,符合此安全通用要求。比如18厘米直径设计将垂直回落速度控制在2.5米/秒,蜂窝结构EVA底座分散62%落地冲击力,确保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使用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的安全,降低运动伤害风险。
3. 地方中考体育毽子相关标准(以深圳为例):在考试内容上,考生在指定区域(3米×3米正方形区域)内,着普通运动鞋,用膝关节以下任何部位将毽子踢起。考生每完成一次踢毽动作后,脚必须触地。评判规则为考生在踢毽区手持毽准备好,听考试开始指令后以手抛毽子开始考试。考生踢毽出现违例,当次踢毽次数不计;考生踢毽出现失误导致毽子触地,可用手捡起毽子继续,踢毽次数累计。对器材的要求为毽子高130—135毫米,重15克(±1)。毽垫直径38—40毫米,厚度10—15毫米,垫圈为金属材料,底垫为弹性橡胶。毽毛≧100毫米,为经工艺处理的四根长鸭毛,羽毛宽32-35毫米,插毛管高22-24毫米,毽毛色彩鲜艳,符合《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汇编》的有关规定。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检测的作用在于确保毽子的质量与安全性,满足不同使用场景需求。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符合标准的毽子能保障学生良好的使用体验与技能发挥,助力体育教育开展。在全民健身场景中,保障使用者安全,提升运动体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检测方法涵盖多方面,如通过量具对毽子的结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与标准数值比对;使用专业称重设备测量毽子质量;进行耐久性试验时,模拟实际频繁踢击情况,记录羽毛脱落、毽垫变形等数据;飞行稳定性测试则通过在特定高度抛踢毽子,利用轨迹记录设备测量飞行轨迹偏差,从而全面评估毽子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