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防火包裹检测有哪些关键的GB/T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对建筑防火安全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17428-2009《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
2. GB/T 8626-2007《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在防火包裹检测中可用于评估外层防火材料可燃性相关性能 )
3. 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用于判断防火包裹材料是否不燃 )
4. GB/T 10801.1-2002《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若防火包裹内层采用此类保温材料,需遵循此标准 )
5. GB/T 10801.2-2002《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若防火包裹内层采用此类保温材料,需遵循此标准 )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17428-2009《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通风管道耐火性能的试验装置、试验条件、试验程序以及试验结果的判定方法等内容。在试验装置方面,对加热炉、测量温度的仪器仪表等都有详细规格要求,确保试验环境能模拟真实火灾高温。试验条件明确规定了升温曲线,比如在一定时间内温度需按特定速率上升至规定高温,模拟火灾发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试验程序中,要求对通风管道试件安装固定后进行加热测试,期间持续观察通风管道的完整性,包括是否出现破裂、孔洞导致漏风等情况,以及测量管道表面温度,以判断其隔热性能是否达标。若通风管道在规定耐火时间内,既保持结构完整,又能将管道表面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规定时间内,管道外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不超过140℃,单点最高温度升高不超过180℃ ),则判定其耐火性能符合相应等级要求。
二. GB/T 8626-2007《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此标准主要用于测定建筑材料的可燃性。对于防火包裹外层防火材料,按该标准进行试验时,将规定尺寸的材料试件水平放置在特定试验装置上,用标准火源对试件一端点火15秒后移开火源,观察试件是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距离等情况。若材料在移开火源后,燃烧时间不超过15秒,且燃烧蔓延距离未超过规定值(如200mm ),则判定该材料可燃性符合一定要求,具备较好的防火性能,不易被点燃及持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
三. 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用于判断防火包裹材料是否不燃。试验时将材料制成规定尺寸试件放入高温炉内,在规定升温条件下,观察试件是否出现燃烧现象,包括有无火焰、是否冒烟等情况。若试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任何燃烧迹象,既无持续火焰,也无明显热释放,且质量损失率在规定范围内(如不超过50% ),则可判定该材料为不燃材料,适用于防火包裹,能在火灾中有效阻止火势通过材料自身燃烧而蔓延。
四. GB/T 10801.1-2002《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当防火包裹内层采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时需遵循此标准。该标准对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都作出规定。技术要求方面,涵盖了密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尺寸稳定性、水蒸气透过系数等指标。比如密度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如15 - 32kg/m³ ),导热系数需小于规定值(如0.041W/(m·K) ),以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能有效降低热量传递,使防火包裹更好地保护内部风管等结构;同时规定尺寸稳定性要达标,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等因素导致材料变形影响防火包裹整体性能。
五. GB/T 10801.2-2002《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若防火包裹内层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该标准对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要求与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似,但具体指标数值有所差异。例如,其密度通常要求更高(如25 - 45kg/m³ ),导热系数更低(如0.030W/(m·K) ),这使得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具有更优的隔热性能;压缩强度也有相应较高要求,能更好地承受一定压力,保证在防火包裹应用场景中,即便受到一定外力作用,仍能维持结构稳定,持续发挥隔热等作用,确保防火包裹系统的可靠性。
三、检测的作用
防火包裹检测意义重大。通过依据上述标准进行检测,能准确评估防火包裹材料及系统的防火性能。检测可判断防火包裹在模拟火灾环境下,是否能满足耐火极限要求,即保持结构完整性和良好的隔热性。这有助于确保在真实火灾发生时,防火包裹有效阻止火势沿通风管道等蔓延,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减少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检测过程能发现防火包裹材料及安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改进产品和施工工艺,提升防火包裹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 。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