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活性炭检测标准2025版有哪些更新?行业标准与国标又存在怎样的区别?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7702-2023《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
2. GB/T 12496-2023《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3. DB32/T 5030-2025《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用活性炭通用技术要求》
4. CJ/T 345-2010《生活饮用水净水厂用煤质活性炭》
5. GB 2921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
二、标准内容
1. GB/T 7702-2023《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此标准适用于煤质颗粒活性炭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在碘吸附值测定方面,规定了特定的实验步骤与试剂要求,以此精准衡量活性炭对碘的吸附能力,这对于评估活性炭在液相吸附,尤其是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强度测试上,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摩擦、碰撞等情况,明确了强度检测的设备、操作流程与结果计算方式,保证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碎,维持良好的吸附效果。水分测定则规范了烘干温度、时间等条件,以准确获取活性炭中的水分含量,过高的水分会影响其吸附性能,此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 GB/T 12496-2023《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主要针对木质活性炭。例如在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中,详细说明了亚甲基蓝溶液的配制、滴加操作以及判定终点的方法,该值反映了木质活性炭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常用于评估其在食品、医药等行业的脱色、提纯效果。焦糖脱色率检测规定了焦糖溶液的制备及与活性炭混合后的反应条件,是衡量木质活性炭在糖液脱色等应用场景中性能的关键指标。此外,对于木质活性炭的灰分、pH值等指标也制定了严谨的检测流程,保证产品纯度与酸碱度符合相应行业标准。
3. DB32/T 5030-2025《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用活性炭通用技术要求》:该地方标准适用于工业有机废气治理领域的活性炭。规定了以煤、生物质(如木材、竹材、果壳等)为原料制备的颗粒活性炭、蜂窝活性炭,以及以含碳纤维等高分子材料为原料制备的纤维状活性炭和再生活性炭的技术指标。碘吸附值依据原料不同,煤质活性炭遵循GB/T 7702.7,生物质活性炭遵循GB/T 12496.8,纤维状活性炭遵循DB32/T 2770中附录D。对活性炭的抗压强度、耐磨强度等物理性能也有明确要求,确保其在工业废气处理设备中长期稳定运行,不发生破碎、粉化影响废气处理效率。在有机废气吸附性能方面,规定了对常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容量与吸附效率标准,以满足不同工业场景的废气净化需求。
4. CJ/T 345-2010《生活饮用水净水厂用煤质活性炭》:专门针对生活饮用水净水厂使用的煤质活性炭。在吸附性能上,对水中常见的余氯、有机物、异味物质等的吸附能力有详细规定,如对水中酚类物质的吸附去除率需达到一定标准,以保障饮用水口感与安全性。在物理性能方面,粒度分布要求严格,保证活性炭在水厂过滤设备中既能有效吸附杂质,又不会造成滤层堵塞。同时,对活性炭的化学稳定性也有要求,确保在长期与水接触过程中,不会向水中释放有害物质,影响饮用水水质。
5. GB 2921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针对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在纯度方面,对重金属(如铅、砷、汞等)含量限制极为严格,因为这些重金属若残留在食品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微生物指标也有明确要求,确保活性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会引入有害微生物。同时,对其在食品中的吸附性能也有规定,保证其在食品脱色、去异味等应用中既能有效发挥作用,又不会对食品营养成分造成过多损失,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
三、检测作用,流程,要求等
活性炭检测作用显著。在生产环节,通过检测可实时监控产品质量,依据检测结果调整生产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符合各类标准要求,提高产品合格率。在应用领域,准确的检测能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活性炭产品。比如在水处理中,通过检测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可确定其能否有效净化水质。常见检测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如通过测定氮气吸附等温线来计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从而了解其孔隙结构;化学分析法,用于检测活性炭中的元素组成、官能团等;还有针对特定吸附性能的检测方法,如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检测流程一般先采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然后依据相应标准,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与试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检测结果。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类标准与操作规程,检测仪器需定期校准维护,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