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塑料制品检测标准有哪些重要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对检测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
一、标准名称
1.GB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2.GB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在2025年持续作为重要参考标准且部分细节可能依实际应用有进一步解释或补充)
3.《中国药典》9624《药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口服固体药用塑料瓶系统及组件》(2025年版)
4.GB/T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5.GB/T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二、标准内容
一.GB4806.7-2023整合了之前相关标准,新增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相关规定。明确植物纤维填料属于添加剂,对淀粉使用提出要求。理化指标方面,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豁免部分指标,增加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等测定。总迁移量测试中,对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若按规定食品模拟物测得结果超限量,需按GB31604.8测定三氯提取物来判定结果。同时,对色泽、气味、外观等感官特性,以及重金属迁移量、特定化合物迁移量等理化指标都有明确限量及检测要求。
二.GB36246-2018针对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材料需无毒无害,严禁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严格限制挥发性有机物(VOC)和游离甲醛等含量。比赛用跑道厚度不小于13mm,非比赛用辅助区厚度可协商但厚度合格率需≥90%。横向坡度≤1:100,纵向坡度≤1:1000。拉伸强度≥0.7MPa,扯断伸长率≥90%,回弹值≥20%。化学检测项从7项增至18项,要求由专业机构对材料环保性、物理性能及化学安全性进行检测。
三.《中国药典》2025年版9624指导原则适用于口服固体药用塑料瓶系统,瓶体常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等为原料,瓶盖以聚乙烯、聚丙烯等为主,可添加遮光剂或着色剂。对各组件外观、炽灼残渣、微生物限度等进行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聚酯材料严格控制乙醛含量。对瓶盖附加功能及封口垫片性能提出细化要求,如纸板需荧光检测,铝塑复合膜需符合相关标准。
四.GB/T1040.1-2018适用于各种塑料原料及其制品的拉伸性能测试,规定了测试总则,为准确测定塑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提供规范,保障测试条件、样品制备及测试流程的科学性与一致性。
五.GB/T1037-1988规定了用杯式法测定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的试验方法,明确试验设备、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方法,对评估塑料薄膜和片材在包装等应用场景中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提供标准测试手段。
三、检测重要性、意义、方法
塑料制品检测极为重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如依据GB4806.7-2023检测,可确保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不会向食品迁移有害物质,保障民众饮食安全。在运动场地方面,依GB36246-2018检测,能保证中小学运动场地安全环保,利于学生健康运动。药品包装检测遵循药典标准,关乎药品质量与稳定性。
检测方法多样,理化指标检测常用化学分析手段,如用分光光度计测重金属含量;物理性能检测如拉伸性能按GB/T1040.1-2018,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阻隔性能依GB/T1037-1988用杯式法测试。通过科学检测,严格把控塑料制品质量,使其符合各类应用场景的高标准要求,推动塑料制品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