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具检测标准有哪些更新?行业未来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
一、标准名称
1.GB6675-2014《玩具安全》
2.GB/T3325-2023《家具类教学设备力学性能、结构稳定性》
3.GB21746-2020《教学仪器安全要求》
4.GB28481-2021《儿童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5.GB4943.1-2022《信息技术设备安全》(适用于电子教学设备)
二、标准内容
1.GB6675-2014《玩具安全》:此标准适用于供14岁以下儿童玩耍的玩具及材料。它涵盖多方面要求,在基本规范部分,明确了电气安全、卫生和辐射状况等基础安全指标,还对6种增塑剂提出具体限量要求。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方面,新增预防听力损伤规范,对磁体和磁性零部件也有了详细规定,防止儿童误食造成伤害。在易燃性上,修订填充玩具规格尺寸及测试方法,新增“模压面具整体或部分易燃性规定”以及“头戴式玩具上相关飘拂物易燃性规定”,并对燃烧速度作出量化要求。在特定元素迁移方面,扩大可迁移有害物质范围,适用于72个月以下儿童所有玩具、与嘴部接触玩具、化妆品玩具、书写工具类玩具,以及可接触涂层、液体、凝胶、膏状物等。
2.GB/T3325-2023《家具类教学设备力学性能、结构稳定性》:该标准针对家具类教学设备,规定了其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测试方法与指标要求。例如,对课桌椅的静载荷、耐久性进行测试,确保在正常使用及一定频次使用后,桌椅不会出现结构损坏、部件松动等影响使用安全的问题。在结构稳定性上,测试家具在不同放置角度和受力情况下,是否能保持稳定,防止倾倒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3.GB21746-2020《教学仪器安全要求》:此标准全面涵盖教学仪器在电气、化学、机械方面的安全要求。电气安全上,对仪器的绝缘性能、接地措施、电气间隙等作出规定,避免使用者触电风险。化学安全方面,规范了仪器使用中涉及化学物质的储存、使用、排放等环节,防止化学物质泄漏、挥发造成危害。机械安全则针对仪器的可触及部件,如运动部件防护、锐利边缘处理、防夹手设计等提出要求,降低机械伤害可能性。
4.GB28481-2021《儿童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适用于幼儿园及小学设备等儿童家具。对家具中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铅、镉、汞等)、邻苯二甲酸酯等的含量作出严格限量规定。例如,规定了人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的限量值,通过检测确保儿童在使用家具过程中,不会因长期接触而吸入过量有害物质,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5.GB4943.1-2022《信息技术设备安全》(适用于电子教学设备):针对电子教学设备,从电气绝缘、防电击保护、机械安全、防火等多方面制定标准。如设备外壳应具备良好绝缘性能,防止内部电路漏电引发触电;设置合理的散热结构,避免设备过热引发火灾;对设备的可触及零部件进行防电击设计,保障使用者操作安全。
三、检测重要性,方法,流程
检测对于教具至关重要。从重要性和意义看,可确保教具质量与安全性,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守护学生健康与安全。通过检测能发现教具潜在问题,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教具行业整体发展。
检测方法多样。材质检测采用光谱分析、化学滴定等方法确定教具材质成分,判断是否符合标准。安全性检测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如跌落、撞击测试,检查是否存在尖锐边角、易碎等安全隐患。功能性检测依据教具功能特点,使用专业仪器测试,如对电子教具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确保功能正常。化学物质检测运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教具中有害化学物质含量。
检测流程一般为:接收委托后,依据标准制定检测方案,抽取代表性样品;在实验室运用相应设备和方法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出具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检测项目、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等信息。检测要求检测机构具备专业资质与技术能力,检测人员操作规范,严格依据标准执行,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