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消毒湿巾检测标准对杀菌率有何规定?如何确保消毒湿巾达到杀菌率≥90%的技术要求?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2. GB/T 27728-2011《湿巾》
3. WS 628-2018《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4. T/CTCA 7-2019《消毒湿巾卫生要求》
5. WS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部分涉及消毒湿巾使用及检测要求)
二、标准内容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与包装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消毒级卫生用品微生物指标需符合特定要求,对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严格限制,同时对真菌菌落总数也有规定,以确保产品在微生物安全方面达标,从而保障使用过程中的杀菌效果,从卫生安全角度间接要求消毒湿巾达到相应杀菌性能。
GB/T 27728-2011《湿巾》对湿巾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作出规定。该标准将湿巾分为普通湿巾和卫生湿巾,卫生湿巾在微生物指标上更为严格,要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90%,同时对pH值、原材料、感官等方面也有具体要求,通过规范产品的各项指标,保证卫生湿巾具备可靠的杀菌能力。
WS 628-2018《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针对消毒产品的卫生安全评价提出技术规范。要求消毒产品上市前需进行卫生安全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产品标签(铭牌)、说明书、检验报告、企业标准或质量标准等。对于消毒湿巾,其杀菌效果的检测报告需符合相关要求,确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能达到杀菌率≥90%的技术指标,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CTCA 7-2019《消毒湿巾卫生要求》作为团体标准,进一步细化了消毒湿巾的卫生要求。除规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杀灭率≥90%外,还对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性、重金属含量等作出详细规定。例如,对湿巾中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波动范围进行限定,确保消毒剂在有效期内维持有效杀菌浓度,从而保证消毒湿巾的杀菌性能稳定可靠。
WS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虽主要针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但其中涉及消毒湿巾在医疗机构使用的相关规定,间接对消毒湿巾的检测提出要求。如规定用于卫生手消毒的湿巾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确保其杀菌效果能满足医疗机构卫生手消毒的需求,保障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
三、检测重要性与方法
消毒湿巾检测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可确保消毒湿巾符合杀菌率≥90%的技术要求,避免因杀菌效果不达标导致使用者面临感染风险。同时,检测能监督企业生产,促使企业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培养与计数。将消毒湿巾样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在特定条件下培养,通过对菌落计数并与初始菌量对比,计算杀菌率。对于有效成分含量检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从而全面评估消毒湿巾的质量和杀菌性能 。